第22部分(第3/4 頁)
年來講,尼采的叫囂,魯迅的吶喊,就是振聾發聵的天音,就是驚雷,使他們個個開了竅,獲得了急需的力量、勇氣和信心。道德?純粹是奴役百姓的毒藥,是殺害人民的鄶子手,是麻痺人心的迷魂湯,是罪惡的淵源。去死吧!再也別想束縛我了。
實事求是地說,這種對舊有道德傳統習俗束縛的抗爭與憤恨,絕不是自尼采出現之後才有的,而是要與道德宗教傳統存在的時間一樣長久。為什麼這種思想在幾百年前不能流傳開來,偏要等到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後才盛行呢?這具有偶然性嗎?尼采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
每個人都不是傻子,人們認為你說的對是一回事,按照你說的去做又是一回事。當一個反抗傳統的事例在周圍朋友中出現時,除了別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及鄙視的眼神的打擊外,再沒有什麼惡報的降臨,再沒有什麼倒黴的禍事臨頭,仍然活得好好的。但在毫無所失的同時,卻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徹底掙脫了束縛,自己為自己做了一回主,遂了一次願,終於活在了自由自在的陽光裡了。這能不引起同病相憐的你的羨慕嗎?能不紛紛效而仿之嗎?當金錢越來越有用,一個人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大,對家庭及別人的依賴越來越小時,就意味著一頭小牛犢已長成大牤牛了,傳統習俗這根木棍對他的威力已經喪失了,早已有等於無了。這就表現在:當越來越多的叛逆者擺脫了束縛、獲得了自由,除了老人蒼白無力的斥責、外人的口誅筆伐之外,再無任何實質的災難降臨。此時此刻,那些已經叛逆的人,尚未叛逆的但已蠢蠢欲動的人,誰若見到尼采的蔑視一切權貴勇做超人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誰能不由衷地感嘆尼采思想的偉大?
如果換一下環境,讓尼采早出生一千年,面對同樣想追求自由的芸芸眾生,把他的叛逆思想早公佈於眾一千年,還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受到廣泛傳播嗎?中國人都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這個悲劇故事令多少代人念念不忘,令無數人為之流淚。追求自己的愛情,想自己為自己作主,這有什麼錯?就因為不符合長輩的想法,競活活被拆散了,最後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不知是後來人咽不下這口氣,還是作者無法釋懷,最後讓他們二人化為了蝴蝶飛上了天。這樣的事例在古代屢見不鮮,幾乎每一對追求愛情的青年都會面臨這樣的困局。這個故事好就好在這個結尾。這個結尾非常值得品味。化為蝴蝶這是神話,不是現實。這說明,對平常的老百姓而言,自己追求愛情這種事在古代根本沒有現實基礎,是完全不可能的。他們二者能象現在的年輕人那樣,老人不同意就偷偷私奔嗎?奔到哪裡去?能有動輒幾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嗎?能有火車、汽車、飛機嗎?在陌生的地方能隨隨便便就找到工作嗎?掙到了工資拿到了錢就什麼東西都能買到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嗎?幾百裡的路程怎麼走?都是熟人,能跑的掉嗎?即使到了城市裡,家裡人就打聽不到你的行蹤了嗎?私奔沒可能,唯有一途可以遂願,那就是跑到深山老林裡。在農耕時代,在野獸出沒的地方,兩人能活好嗎?即使不到深山老林,在村子裡,沒有外來的幫助,光靠兩個人,也無法生存。所以,這條路也是死路。也就是說,在現實中,這種叛逆之人是沒有活路的。從作者讓他們化為蝴蝶也能看出這一點。社會中是沒有這類人的出路的,只有飛到天上去,才能活得瀟灑。飛到天上去,為什麼就能活的瀟灑呢?因為沒有任何阻礙了,沒有任何災災難難了,想往哪飛就能往哪兒飛了,地上的人其奈我何?飛到天上去,這不就意味著自由嗎?化為蝴蝶飛到天上去,這是神話,但架著萬能的金錢的翅膀飛上天去,獲得絕對的自由,讓周圍的人失去威力,幹登眼乾著急也毫無辦法,這卻是今天的現實。當我們身邊發生類似的事件,主角為了愛情與老人吵翻,但卻無處可奔、無法可想、無可奈何,最後不是一死了之就是乖乖投降的時候,我們這些有同感有相同心願的人還能怎麼辦?那些蠢蠢欲動的跟風者還敢再喊尼采萬歲嗎?聰明的誰不得馬上懸崖勒馬?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人們的自由通天時,當輿論的力量若有若無時,尼采之流的思想自然而然就會冒出來。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但存在的肯定會有存在的理由、存在的土壤。也就是說,功利主義和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思想,以及與此類似的存在主義等思想,遍地開花,盛行開來,這不是邊沁和尼采們的勝利,也不是功利主義和否定一切傳統價值的超人思想的勝利,只是生產力發展、個人自由無限擴大的現實在上層建築中必然結出的碩果,也是道德墮落在哲學領域的折射。
面對工業革命後天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