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總局五局。
帝國防務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各軍種參謀長,防務委員會的會議由首相本人或他的一位內閣同僚主持召開。因為防務委員會沒有一個常設機構,這樣,許多事必須先到白廳進行遊說,使委員會做出的決定獲得透過。帝國防務委員會一成立,便立即對英國的情報體系進行了詳細研究。委員會認識到對情報機構進行改革的迫切需要,經白廳同意後防務委員會開始進行改革。
1907年,退休的海軍情報局局長查爾斯·奧特利被任命為英國的防務委員會秘書。1909年8月,在防務委員會的支援下,奧特利建議成立一個秘密情報局,負責情報蒐集的一切事宜,這個建議得到了內閣的批准。它把秘密情報局分為兩個部分,分別負責國外和國內兩個相同領域的工作。國外部分決定由皇家海軍上校曼斯菲爾德·卡明領導,後擴充套件為秘密情報局,又名軍事情報總局六局,代號MI6。國內部分決定由弗農·凱爾上尉籌建,後發展為軍事情報總局五局,又名保安局,代號MI5。
MI5的創始者凱爾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領導軍事作戰局五處即後來成為軍事情報總局五局長達三十餘年,使這個1909年建立時規模很小的機構,到1939年時已成為具備許多專業分支的龐大部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MI5隨著英軍參戰也不斷地擴大。大量有才能的人進入了MI5,使它發展了非凡的技術。出於戰爭的需要,所有的部門都在加緊蒐集情報,不論是在英國有利益要保護的那些國家,還是在世界其他地區。在這些地區,不管有關的政府同意與否,英國都在進行情報蒐集活動。在國內,軍事作戰局五處追捕間諜、叛徒和破壞分子;在其他地區,情報蒐集活動由秘密情報局和海軍情報局分管,後來在海軍部第40號房間還配備破譯人員。
1916年,軍事情報總局成立了,軍事作戰局五處改稱為軍事情報總局第五局,但這只是機構名稱上的改變,並不影響其地位、活動和人員。雖然軍事情報總局在編制上仍然是陸軍部的一個下屬機構,並對陸軍大臣負責,可是它取得了獨立地位,可以直接與首相聯絡。實際上,凱爾很少同當時的首相或其他的任何一位大臣進行單獨接觸,但是在一戰後的那些年代裡,他逐步同那些位居政府最高層的人物,如內閣大臣、常務次官和軍種參謀長等,建立了較密切的關係。此外,他同當時的財政部首席大臣和政府的其他各個特別顧問們建立了經常不斷的聯絡,同工業界、同倫敦市政府、甚至同新聞界巨頭們均保持著極好的關係。透過一部秘密的電話交換機,他可以直通秘密情報局局長、外交部、首都警察廳長和海軍情報局長。
秘密安全域性的起源(2)
然而,權力和政治勢力似乎更明顯地同秘密情報局和海軍情報局連在一起。軍事情報總局五局缺乏吸引人的魅力,他們的軍官乾的是不顯眼的工作,而且功勞常常是他人的。所以MI5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自然也就不夠風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MI5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它還沒有發揮作用,戰爭結束了。
一戰後,軍事情報總局的規模從1918年的八百餘人逐步下降,但他們還是不斷開拓新的領域。這正是它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鞏固其在秘密情報界中的地位的時候,也正是它四處招收可進行專業訓練的新成員的時刻。凱爾鞏固了他同倫敦警察廳和其他情報單位的聯絡,為此他創辦了一個內部俱樂部,透過俱樂部的活動,加強了同這些重要部門的聯絡。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英國海外的屬地,並同各個殖民地和自治領地建立了更加牢固的聯絡。駐紮在國外的各個英軍司令部總要委派一名參謀軍官作為聯絡官或者國防保安軍官向倫敦的凱爾彙報情況。這些殖民地和自治領地又逐漸發展起它自己的保安組織。在建立了這種保安組織的地方,軍事情報總局五局又派駐一位聯絡官。最大的自治領地情報局是印度政治情報局,名義上它是一個獨立機構,設在印度政府內政部內,實際上它直接受控於MI5。
這期間,由於人們沒有認識到MI5的重要性,或是出於其他原因,有一些人試圖合併軍情五局,但由於凱爾的頑強抵制,那些想把MI5擠垮的人沒有獲得成功。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國的情報機構不僅要對付由納粹主義崛起引起的問題,而且還要對付愛爾蘭民族主義問題。
1919年11月21日,由奧蒙德·溫特上校領導的英國聯合情報局在都柏林地區經營的幾座“安全房子”遭到了邁克爾·科林的愛爾蘭共和軍的行刑隊襲擊。在槍戰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