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3/4 頁)
河東一部、隴右一部、朔方一部劃歸河西,設立河西大都督府;隴右與朔方餘部併為一體,設立隴朔大都督府:將平盧一部劃歸渤海大都督府,將河東一部劃出,與河南、東都諸州禁衛軍合併,設立河南大都督府,拱衛京師;河東、平盧、范陽三鎮餘部合併,設立範陽大都督府;將山南、嶺南一部併入劍南,設立劍南大都督府。”
“安西、北庭、河西、隴朔、渤海、河南、范陽、劍南八大大都督府,分掌大唐兵馬。朝廷設立總領天下兵馬大都督府,由陛下任天下兵馬大都督,節制各鎮大都督府。如此一來,就無形中削弱了安祿山三成左右的力量……朝廷整體調控調動,安祿山也就無話可說了。”
“縱然心裡怨言,此刻,他也反不起來。因為安祿山的根基在平盧、范陽,河東一鎮掌控時間太短。三成力量被削弱,安祿山只能隱忍下來,繼續積蓄力量。然待朝廷將天下兵馬大權收歸中央,區區一個安祿山又何足道哉?”
張瑄聲音激昂,侃侃而談。
李隆基越聽心裡越舒服,緊皺的眉宇漸漸舒展開來。
其實張瑄的話只說出了一半,另外一半他沒有說。他的最終目的是推進大唐地方軍政權力分開,文官行政系統與軍事系統互為掣肘、互為制約,徹底改變大唐現行這種軍政合一的藩鎮集權體制。
但他知道,暫時來說,這還只能是一種構想,無推進實施。如果真要徹底錄離各鎮節度使的地方管理許可權,恐怕引起反彈的就不止安祿山一人了。
“八大大都督府,總領天下兵馬大都督府,朕親任天下兵馬大都督……”李隆基喃喃自語,眸光中的光彩越加濃重。
“好,朕這就下詔,讓楊國忠等人開始廷議佈置。老東西,給安祿山下一個問責詔……這賊子不尊朕之昭命,擅自離京,其罪不小。著停他一年的俸祿,以觀後效。”李隆基聲音變得清朗起來,向高力士瞥了一眼。
高力士趕緊躬身應諾。
“子瞻啊,八大大都督府—安祿山仍任范陽大都督,哥舒翰河西大都督,程千里任北庭大都督,剩餘安西、劍南、渤海、隴朔、河南五大都督人選,尚空缺,朕心難決。”
“陛下,臣斗膽進言——”
李隆基哈哈一笑,“朕既然問汝,汝就暢所欲言。
“陛下,以臣之見,駙馬都尉楊箭心性沉穩,頗有膽識謀略,又是皇室宗親,可頂替高仙芝出任安西大都督兼安西都護府大都護;臣聞高仙芝標下行軍司馬封常清乃當世名將,可調動出任劍南大都督;而平原太守顏真卿文韜武略,名冠一時,可出任河南大都督,渤海大都督乃一虛職,可著太子殿下遙領。”
“至於這隴朔大都督,陛下,臣以為,暫且由安西順出任。”張瑄拱手道,“此乃權宜之計,可迷惑安撫安祿山,免得安賊鋌而走險。”
聽張瑄說得頭頭是道,李隆基默然點頭,他本來有意給張瑄一個機會,外放下去做個藩鎮,也好作為皇帝心腹大力扶植他,將來無論是制衡安祿山亦或者是楊國忠,都有備無患。
“陛下破格提拔,封常清等人必定感恩圖報,誓死相報陛下隆恩。再加上哥舒翰、程千里這兩個忠誠老臣在,天下兵權大半落入陛下掌握,安祿山也就不足為懼了。”
張璜霍然起身,躬身拜了下去,“陛下,削藩合併之事,宜動用雷霆手段。如此安定營運一二年天下自然安定無憂……”
李隆基微一沉吟,突然揮手朗聲道,“然。愛卿所言極是,朕準了。”
“陛下可傳八百里加急密旨,急召封常清、顏真卿入京面聖,陛下可面授機宜,賦予重任亦安撫其心。”張瑄微微笑著,又順著皇帝的心思說了這麼一句,正中皇帝的下懷。
張骯推薦的這些人都算是中唐名人,都是靠得住的忠臣良將。如果朝廷能真正做到信任放權不猜忌,張瑄相信楊筋、封常清、顏真卿等人會很快在藩鎮站住腳,併發揮重要的作用。
待到安史之亂真正爆發,這些都將成為張瑄暗中佈下的力挽狂瀾的支柱性力量。
至於更加有名氣的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張瑄則準備留給自己。他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爭取外放為一方諸侯,掌握地方軍政大權,真正施展拳腳。留在京師,在皇帝眼皮底下,終歸是遭受各方掣肘。
“老東西,速傳朕的密旨,八百里加急,急召封常清、顏真卿進京見朕。”
李隆基擺了擺手,示意高力士速去準備。
望著高力士離去的蒼老背影,李隆基的心情突然就好轉了起來,臉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