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既然書中已經說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觀音菩薩“引送投胎”的,那麼,這一點就不應該產生歧義。唐僧的經歷,觀音菩薩不可能不知道,不僅知道,而且還記了帳的。
唐僧這個和尚,你能說不是觀音菩薩刻意製造出來的?
(9) 唐僧為什麼要取經
唐僧取經,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但是,若要問一句:“唐僧為什麼要去取經呢?”恐怕有多數人回答不上來。
大家一般主觀臆想的答案是:“為了宏揚佛法。”也有的朋友會說,唐僧是為了學習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拜佛取經的。等等。
但是,這些都不是的。究竟是什麼呢?《西遊記》第12回有十分明確的標準答案:
(太宗)問:“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唐僧)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見,並不是唐僧要取這個經,而是他幫唐太宗去取這個經。
也就是說,對這個“經”產生需求關係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僧!唐僧在取經的過程中,僅僅只相當於一個差人、郵遞員的身份,他的工作任務只是負責幫唐太宗送一趟貨而已。
前面已經探討了唐僧同志的身世之謎。現在,我們再來探討唐僧為什麼要到西天去取經。凡事總有個原因,唐僧總不會無緣無故的要去取經吧。
話說唐朝開國不久,皇帝唐太宗舉辦了一次曠世規模的宗教活動,叫作“水陸法會”。舉辦這場“水陸法會”,需要選舉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來作壇主主持人。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雲集京師,眾人從中選舉出了陳玄奘法師。
注意:陳玄奘法師之所以能夠成為水陸法會的壇主主持人,是從所有的和尚之中“海選”出來的。海選主持人的條件標準是:“根源”與“德行”。
小說中的玄奘,這個法名是金山寺的老和尚為他取的,他俗姓陳,乳名江流。因為他是唐朝的和尚,所以簡稱唐僧。從廣義上講,所有的唐朝和尚都可以稱作是唐僧,但在小說《西遊記》中,“唐僧”是專指陳玄奘的。
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於是太宗大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 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
唐僧之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封賞,是因為根源好、德行高這兩個條件。
“根源又好”; 這是真的。因為唐僧的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母親則是開國元勳殷開山丞相的女兒; 所以他是標準的高幹子弟。
“德行又高”; 從哪兒說起呢? 書中說他“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
菩薩送來兩件寶物“錦闌袈裟,九環錫杖”,袈裟賣五千兩; 錫杖賣二千兩; 合人民幣約700000元了。就連皇帝唐太宗也問:“有何好處;就值許多?”可見挺貴的。儘管貴; 唐太宗還是說“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唐僧)受用。”
太宗宣唐僧入朝:“求證善事,有勞法師,無物酬謝。願送錦闌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今特召法師領去受用。”玄奘叩頭謝恩。
太宗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唐僧就抖開袈裟,披在身上。君臣文武,個個喝采。
待唐僧穿了袈裟,持了寶杖,太宗又賜他兩隊儀從,叫他上大街去威風一把,就如中狀元誇官一般。感動的唐僧再拜謝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轟轟,搖搖擺擺。長安城裡,大男小女,無不爭看誇獎。
唐僧直至寺裡,僧人們下榻來迎。唐僧便對眾僧人感述“聖恩”不已。
太宗皇帝對唐僧如此禮遇,給足了面子,以至唐僧的感激之情,難於言表。
最後; 菩薩對太宗皇帝說; 你辦的這個水陸法會跟本就不行! 你請的法師只會講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經,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太宗一聽,馬上就叫法會暫停。水陸法會原本計劃是做49天的,現在是第7天。
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這句話有3重意思:
1。 水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