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氣天成,一舉一動猶如玉樹臨風,只是三招而已,便用摺扇把李元正的吳鉤打落。江少衡略一沉思,便以驚風之勢把吳鉤接住,捧在手中,深施一禮:“大王承讓。”
李元正瞠目結舌,半晌沒有反應過來。過了許久,才朗聲長笑道:“好!好!大明天朝果然是人才濟濟,小王學藝未精,甘願認輸。”說完,恭恭謹謹把吳鉤接過,也還了江少衡一禮。他雖是輸了武功,卻不曾輸掉氣度。
如妃嬌媚一笑,豔光四射:”大王過謙,承讓江少傅才是。皇上,您以為呢?”
朱棣起初既擔心江少衡落敗,輸了大明國體和聲譽,又擔心李元正落敗,心有不忿。如今見到江少衡勝過李元正,李元正並無絲毫怨懟,反而對大明愈加臣服,大為開懷。他聲如洪鐘,大笑道:“如愛卿所言極是。方才元正稱對聲樂也有研究,朕之前曾命權愛妃準備幾場歌舞絲竹,如今便命歌姬舞姬上殿表演,與元正同樂如何?”
李元正還未及回答,權賢妃已然在旁邊嬌聲說道:“大王精於聲樂,尤工琴簫,可謂天下無雙。臣妾準備歌舞絲竹,也只是獻醜罷了。不若請大王為皇上彈奏一曲,如何?”權賢妃是朝鮮人,對李元正難免庇護,方才見他輸給江少衡,心中不悅,是以想為他挽回顏面。卻不想“天下無雙”四字,又觸動朱棣心緒。
王貴妃見朱棣微露不悅之色,已然明白他所思想,因而打圓場說道:“大王工於琴簫,可喜可賀,皇上亦有心請大王演奏一曲。只是本宮聽人說起,所謂‘錦瑟和鳴’‘琴簫合奏’,所將就者都是一個‘合’字,如今大王形單影隻,無人應和,不如改日再行演奏。如妃以為如何?”
王貴妃刻意詢問如妃,言語之間隱約責怪她不該挑起今日之事。如妃面上笑意凝僵,隱忍回答道:“貴妃娘娘所言甚是。”朱棣聞言,亦點頭稱是。
權賢妃卻笑得幽雅,清冷高貴的氣質撲面而來,猶如枝頭傲雪綻放的寒梅:“誰說大王無人應和?難道皇上與諸位娘娘忘記本宮也勉強能吹奏玉簫麼?”眾人聞言,俱是神色一沉,誰都知道權賢妃不僅能歌善舞,更擅長吹簫,若是她要協同李元正琴簫合奏,恐怕當真是天下無雙。
如果朱棣不能在一時三刻之間尋出人來勝過他們二人,恐怕大明的顏面會損失殆盡,各屬國番邦都會嘲笑大明朝地廣物博,卻連精通聲樂之人都沒有。
本書縱橫中文網首發,歡迎讀者登入。zongheng。檢視更多優秀作品。
第二十二回,點絳唇
“多謝娘娘。”早在朝鮮時,李元正就聽說權賢妃權湖衣善於吹簫,人稱其為“弄玉*娘子”。見她肯與自己琴簫合奏,大為欣悅。
朱棣無奈,為表示皇者風範,只得命太監呈上宮中的珍藏的鳳尾琴與水月簫。鳳尾琴與水月簫俱是上古遺物,紫褐色,琴為七絃,簫有六孔,俱繪有大斷背冰紋,紋路深入琴簫之中,頗具古韻。
權賢妃拂了拂衣袖,曼聲說道:“水月簫雖好,我手中這管玉簫卻是用慣了的。我便還用我這管。”於是,權賢妃持玉簫,李元正操古琴,共同演繹一曲“高山流水”。簫聲清越,如黃鶯出谷;琴聲悠揚,似乳燕歸林。二人的合奏,如鳴環佩,如流泉水,一曲既終,大有餘音嫋嫋,繞樑不絕之意境。
“果然絕世好音!”朱棣雖心中不悅,卻仍不減王者氣度,讚歎道。其餘妃嬪皇子官員見狀,也隨聲附和幾聲。
李元正一時意氣風發,笑容中洋溢位幾分得意之色,顯然他對方才的表現也頗為滿意。他含笑道:“見笑見笑。方才小王的武功敗在江少傅手下,小王心悅誠服。天朝文化博大精深,只不知宮中可有擅長聲樂者,再來指點小王一二。”他的言辭之中,略帶驕橫,顯然有挑釁之意,妄圖挽回方才的顏面。
朱棣威嚴的面上,不禁露出風雷之色,他陰沉著臉,不作一言,只是面色沉沉望著如妃。如妃斂卻鋒芒,無言以對。
江少衡見狀,起身緩緩說道:“臣也對聲樂略有涉獵,不若便讓臣先操琴後吹簫如何?”
殿中的金黃色華彩,映照得朱棣的面容金光流動。他頓了頓,問道:“江少傅當真可操琴鳴吹簫?”
江少衡尚未來得及回答,王貴妃轉臉看著朱棣,聲色俱為懇切,娓娓說道:“簡尚書的女兒簡懷箴,皇上那日在綏壽殿見過的,她也是聲樂高手。既然江少傅也能琴善簫,不如教他們二人也琴簫合奏一曲,如何?”
朱棣略一沉吟,旋即道:“也好。”
於是,二人走上前來,江少衡坐在鳳尾琴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