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聽得寧傾秋有此一言,凌霄公子也上前對著簡懷箴拱手說道:“今日得見公主風儀,凌霄足慰平生。從今而後,只要皇長公主有事欲要我凌霄閣幫忙,只怕派人持一張名帖到我凌霄閣中,我凌霄閣定會出死力相助。”
“得君一諾,不啻千金,於此先行謝過二位。”簡懷箴聞言心中甚為欣喜,也跟著拱手致意道。
“哪裡,是我等要多些皇長公主才是,若非公主提醒,我等今日險些要鑄成大錯。”寧傾秋笑著開口言語道。
“今日已晚,我等就此別過。”簡懷箴見大事已了,雙方已然化干戈為玉帛,便欲辭別。
“也好,皇上的安危要緊,我等就此別過好了。”寧傾秋應道。
道別之後,簡懷箴便帶著南宮九重前去追趕皇上的鑾駕。
凌霄公子料理了一番善後事宜之後,也帶人離去。
凌霄閣的弟子一撤離,夕陽銜山,西風殘照裡,山谷依舊恢復了寂然和安寧。
本書縱橫中文網首發,歡迎讀者登入。zongheng。檢視更多優秀作品。
四十五,風波惡
簡懷箴聽得朱祁鎮的語氣不祥,心知他心中定然惱恨凌霄閣的子弟半道設埋,欲行劫持。
他可是當今天子,如何可以容忍這等犯上作亂、大逆不道之事。
不過朱祁鎮卻沒有龍顏大怒,簡懷箴心裡頭覺得朱祁鎮不愧是頗有城府,經歷了波詭雲譎、驚心動魄的鑾駕鹵簿事件之後,依舊可以保持這等矯情鎮物的功夫,天子的風儀絲毫未改。
簡懷箴在心中暗自垂念道:“朱家的子弟個個都是人物,能夠登臨大寶自是其中絕頂厲害的角色。不過此番凌霄公子率領凌霄閣裡頭的弟子于山間設伏攔截卻是為了給於謙大人洗脫冤情,這等義薄雲天的英雄之舉不是其他的江湖人物所能做的出來的,著實令人感佩,此番須得在皇帝面前設法排解,好好維護凌霄閣。”
“皇上所言不差,凌霄閣弟子以下犯上自動誅殺,不過皇上可知此番凌霄閣弟子為了何事攔截皇上的鑾駕鹵簿?”
聞得此言,英宗朱祁鎮不覺微微一愣,方才遇險之時,他躲著大馬輦之內,外頭事情都聽得不太真切,至於凌霄閣的弟子為何要攔截鑾駕鹵簿則更是茫然不曉了。
“朕也覺得納悶,這麼多江湖門派為何都找上了朕,莫非當真和物議所論一般,于謙跟江湖勢力多有勾結,欲要奪取朕的江山。”朱祁鎮有些狐疑的搖了搖頭說道。
聽得這話,非但簡懷箴大出意外,就連側立在旁護衛皇帝朱祁鎮的江少衡也是心頭一緊。
“聖上,懷箴和于謙於大人相交有年,如今於大人雖已身死,不過依舊未曾蓋棺論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于謙於大人一身正氣,對朝廷和皇上是忠心耿耿,絕不會如同那些個風聞言事的御史大夫所言一般有謀朝篡位之心。”簡懷箴面色凝重的言語道。
原來石亨和宮裡頭的主管太監沆瀣一氣,將於謙誣陷入獄之後,朝野震動。百姓替于謙鳴冤,在風頭浪尖上的石亨不得不讓自己網羅過來御史大夫羅織罪名,構陷於謙,藉此混淆視聽,轉移朝野的輿論,平息民憤。當然最為主要的一點是挑動朱祁鎮的殺心,藉著朱祁鎮的手,剪除自己最大的政敵。
君子鬥不過小人,朱祁鎮接到了許多御史的奏章之後,堅定了將於謙斬首之心,果然如其所料的下了問斬于謙的聖旨。
“如此說法,可有證據?”朱祁鎮盯著簡懷箴追問道。
簡懷箴咬著牙說道:“並無證據,不過於謙曾經寫過一首詠物詩《石灰吟》,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閒,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青白在人間。此詩託物言志,跟于謙於大人何其相像。於大人在世時為官清廉正直,洗脫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當年於大人履任監察御史巡按江西時,曾費盡心血,將積壓的數百冤案一一平反,當地百姓都將他視作包青天在世,稱他為“於龍圖”。後來於大人遷升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更是親力親為,深入里巷訪問父老,憐老恤幼,濟貧救苦,築堤植樹,並將那些仰仗權勢私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重視生產,以補助邊境經費,幫助朝廷守護邊關。前後在任十九年有餘,威信之高,天下共聞。後來瓦剌入侵,家國存亡的危急關頭,於大人臨危受命,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于謙力排眾議,反對南遷,一力主戰,其後更是親自擔負守京重任,救明廷於危急之中,終於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拔生民於水火,畢全功於一役,功莫大焉。後雖蒙受“謀逆”之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