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見》中明確指出:房地產開發企業要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主動採取措施,以合理的價格促進商品住房銷售。1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負責人聯合出席國新辦召開的新聞釋出會,首次肯定開發商主動降價行為,並表示目前房價仍然高於居民支付能力。
但也有一些地方、部門的人士對中央“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會錯意、表錯情。譬如南京江寧區房管局原局長周久耕不久前“訓誡”開發商:誰降價就查處誰,輿論譁然;最近又有中部某市規劃局局長在當地電視臺鏡頭前喊出“買房就是愛國”的口號。
上海白領朱秋霞說:“在內需不足、經濟下行的時候,老百姓多掏腰包的確有助於拉動內需、促進增長。但買房的前提是有購買力,以及房價在合理水平。當老百姓的購買力達不到房價水平時,透支購房恰恰抑制了其他消費,這時鼓吹‘買房就是愛國’,無疑是一場*的作秀。”
樓市再平衡要回到購買力原點
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一系列刺激樓市的政策相繼出臺,如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優惠下浮30%、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首次購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稅暫下調至1%,免徵個人購銷住房印花稅等等,這些本為鼓勵消費的政策,被一些利益相關方理解為“穩定房價”、甚至阻止房價回撥之舉。個別開發商甚至就此鼓吹房價繼續上漲。
牛年樓市,靠什麼打破僵局(2)
對此,萬科的王石在《危機讓我們回到原點》的博文中的“檢討”頗值得玩味:“實際上我們看到2007年兩個指標是有問題的,一個是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和家庭收入上升的差距越來越大。還有一個是越來越多資金注入房地產,所以庫存越來越多,造成了大量的積壓。這兩個指標越來越高,市場一定會發生變化。從市場的長遠角度來看,企業要克服僥倖心理,減少一些賭性。”
其實,眼下借穩定樓市之名,動輒將合乎市場規律的房價回撥等同於“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