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3/4 頁)
賢們對於天地的敬畏,對自由縹緲的嚮往。
為什麼修行?因為東陸的先賢們相信,只有修行,才能救自己,才能救更多的人,王朝更替,眾生疾苦,一人之力終究太過於杯水車薪,當那些飽受創傷和磨難的人們面臨絕望的時候,所謂的神坻,就成了他們唯一的寄託,佛也好,仙也罷,妖也行!人們相信,高高在上的他們總會是慈悲的,那樣的慈悲,度化著一切的痛苦,指引著人們走向那夢裡才會出現的無上天國……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這是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心懷天下的俠客,所做出來的最高的讚美,往往那些絕望的時候,仙人沒有為人間賜下雨露,但總有那麼幾個人,在那最黑暗的世界裡,勇敢的站了出來,他們或許是販夫,是走卒,他們或許沒有太多的理想,但是他們在眾生最需要的時候,用自己的一腔熱血,點燃了眾生的坎坷前路,縱使眼前一片黑暗,那些個英雄,就是人們絕望之中的那盞明燈……是矣,眾生謂之滄瀾大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行俠仗義!
人們需要信仰,堅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唯有那樣,弱肉強食的人間才會懂得剋制,有敬畏是好的,那樣的強者,也不會太過喪心病狂!
神沒有憐惜世人,卻驅使著人們永愛眾生,人們需要英雄,皆以為黑暗過後總會出現陽光,地獄裡的流火灼烤著千瘡百孔的殘軀,透過那血濺五步的勇氣,人們終將挺直了脊樑,嘶吼出來自於靈魂深處的不屈吶喊!
如此滄瀾王,何不威威?何不惶惶?何不讓無數忠臣義士們,為之慷慨激昂!
仙與俠之間,不稱俠,何以為仙?
……
桂城,後勤都軍府。
形容富態的桂城糧草都司李文廣滿臉焦慮的站在昏暗無光的庭院裡,在他身前,歷經千險才得以翻越陰山天塹的劉府侍衛正氣喘吁吁,形容慌亂。
此時此刻,整座桂城都陷入了一片人心惶惶之中,原本還以為滄瀾王會借勢攻城,沒想到,人家把桂城軍逼回內城之後,彷彿就忘了有這麼一回事,起初,桂城的頭頭腦腦們還在心中竊喜,以為柳塵後繼無力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這兩天梅嶺平原上傳來的金戈鐵馬之聲,桂城上下,終於開始恐懼起來,後知後覺的時候,桂城的人們才發現自己早就成了甕中之鱉,照這樣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啊!
滄瀾軍團切斷了水源,桂城的儲備糧也只能供應全城軍民短短三月,到時候,水沒了,糧食沒了,不用柳塵來攻,桂城自當萬劫不復……
作為糧草都司,李文廣的心裡比誰都清楚,桂城如今的情況,那真是強弩之末了!
不是沒想過拼命突圍,每每桂城軍剛剛出城,那鋪天蓋地的狂暴攻擊就讓他們不得不退回城內,再說了,一開城門他們才發現,桂城三面之水路交通,全被那天殺的滄瀾王給切斷了!
“恩師信中所述……當真?”
就著月光,李文廣足足將那不長不短的幾百個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因為緊張而透出的冷汗,都已將信紙的邊角給染成了一片溼潤……(未完待續。)
第二十七章:亂我心者(中)
“老爺的原話是:‘讓文廣自行斟酌!’……”
黑暗中,劉守業的家將阿飛把頭垂得很低,自始至終,從他身上都找不出任何情緒波動。
越是這樣,李文廣的心裡就越沒有底,盯著紙面上的那短短十來句話,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鐵畫銀鉤的好字,絕對是出自於恩師劉守業之手,可上面所述的是由,卻有讓李文廣不得不躊躇好久……
劉守業在給李文廣的密信上沒有像往日一般做太多的寒暄,只是很直接的告訴他,自己這個做老師的已經降了滄瀾王,看在李文廣是自己學生的份上,給他爭取到一個機會,只要李文廣現在能助滄瀾王儘快拿下桂城,不僅僅能保他一家老小無性命之憂,城破之後,滄瀾王還答應讓李文廣來當這個桂城的新任城主……
若是把這封信放在十幾二十年前,李文廣當然是二話不說就從了自己老師的意願,今時不比往日,作為九州糧草都司的典型性格,已然縱橫桂城數十年的李文廣早就不是當年那個高歌聖人經義,仁義廉恥的讀書人了。
就如同雲州樊城的糧草都司富大海,拋開他暗地裡的那些神秘身份,平日裡的富大海根本就不像是一個手握一城重權的地方大員,而更像是一個市儈狡猾的商人,哪怕是柳塵也不得不承認,自己身上趨吉避凶的生存本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