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2/4 頁)
他作為主編身份說的這種話,一下子就讓《變形記》有了一點高的格調。
然而不僅如此,一大波名人們的點評紛紛到來,速度飛快!
“我認為,《變形記》的思想十分深邃,透過變形,主人公渴望的反抗的目的部分達到了,最後卻透過主角變形以及最後的死亡,揭示了一個忽視了個體性存在的人不可避免的毀滅命運。我們也能夠從中看出一個作者對這個社會的深刻洞察。”——全國作協重要委員,毛建生。
而《文學批評》雜誌,則是直接刊登了一篇著名文學評論員,文壇上響噹噹的人物梅玉林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題目就是:從敘事的角度探究《變形記》的文法創新。
這篇文章裡,對《變形記》做了很深刻的敘事分析:
“《變形記》有幾個特別獨特的地方,首先,《變形記》中敘述者視角就像一部攝影機一樣,客觀記錄著人物的言行,即使文字內容非常驚駭,李闊也保持不動聲色地冷靜觀察,甚至連他自己的感受都沒有留下來。其次就是小說裡敘事視角十分模糊,有時以主角的角度,有時以旁觀者的角度,交替模糊,讓小說變得更加超現實。最後就是李闊完全割裂了這篇小說的敘事空間,讓它變得很不完整,讓小說更加怪誕……我認為這已經是一種新小說類別的開端。”
有了這種肯定,這篇小說在官方上的評定也變得越來越高。
在年度作者大賽官網上,《變形記》的影響力也在以很快的速度增加,李闊這個人的人氣也飛快地拉開了華箏更大的一個距離。
有太多人都在頂這篇小說。
“《變形記》最令人震撼的是,李闊將冷酷推至極致的能力,他真正能夠做到在旁邊旁觀,不新增任何感情……我認為這是今年年度作者大賽開始以來最震撼的小說!”這個已經是年度作者大賽組委會一個特別重要的委員在微薄上的話,這個話也意味著李闊現在在年度作者大賽上更高地位的展開……
《變形記》就這樣在官方和權威上被推崇,李闊這個名字,再次完成了晉級。
只不過,和這些推崇與讚譽相對,《變形記》在普通人眼睛裡卻不一定都是好的。
有人首先就展開了自己的批評——
“變形記的確是一篇讓人毛骨悚然的小說,但我依然覺得,李闊這種寫外國人故事外國人名字的小說不太好。也許就是受到了這些外國名字的感染,這裡面描述的故事其實並沒有那麼中國化,中國並沒有經歷過那麼劇烈的工業革命時代,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肯定不是這樣,父母眼裡的孩子,基本上只有愛,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個評論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共鳴,的確,有人覺得裡面描述的那種關係並不妥當。
不過很快就有人拿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現在社會難道不是那樣的嗎?久病床前無孝子難道不是這個意思嗎?至於背景,李闊都寫了外國人的從前,為什麼偏要往中國人身上扯呢?
於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開始碰撞起來。(未完待續。)
第四六六章 最後的收官大作
其實,一直以來,從《你們這些還魂屍》開始,李闊用外國人的名字,然後寫出來的也是外國小說的口吻,背景還是外國的,甚至年代還是外國人特定的年代,這其實是廣受爭議的……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李闊的這種寫法。
有一些說得嚴重一點的,甚至說李闊這就是不愛國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當然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李闊其實也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件事當然談不上有什麼錯,不過現在李闊主要還是像先成為國內文壇上響噹噹的人物,如果老是釋出一些外國小說的話,可能會對這件事情產生影響。
沒有辦法,現在李闊這種狀況,的確特別需要小心翼翼。
所以,現在這件事情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讓李闊開始在心中決定以後要注意。
自己以後在國內發表的小說,儘量還是以另外一個時空中的中國小說為主比較好……
而現在,有關於《變形記》產生的討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雖然大部分人也覺得這篇小說相當不錯,尤其是在經過幾個文學家的解讀之後,這篇小說的厲害之處就更加為人所知,但是依然還有很多的反對意見在。
畢竟,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一直以來家庭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很多人都覺得故事裡的這些東西不可思議。
不過,還好,辯護的人也有一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