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十分溫馨愜意的事。因為你越是站在高處,就越是難以找到共鳴。就好象歷史上那些懷才不遇的偉大藝術家——比如梵&;#8226;高、比如喬治&;#8226;比才。我想,我的問題也許並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太過出類拔萃,而是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生在這樣一個凡俗淺薄的時代……
這個結論不免讓人有些灰心喪氣。為了避免象那些天才一樣過早地鬱鬱而終、英年早逝,我決定重新制定自己的暑期計劃——記得孟子曾經說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從我目前的處境看,要想“兼濟天下”似乎還為時尚早。因此我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就只剩下“獨善其身”了。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謝絕了一切外事活動,開始學著古人般養精蓄銳起來——為了打發時間,我找出以前收藏的連環畫,開始不分晝夜地埋頭苦讀。結果,在我毅然決然地讀完了第四遍《丁丁歷險記》之後,終於想到了彈弓。
彈弓2
提起彈弓,我想每一位出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男性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當年它在男孩中的普及程度絕對不亞於、甚至遠遠超過如今市面上流行的任何一種時尚玩具。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當年全國上下“除四害”運動的推波助瀾外,很大程度上還仰賴於那個年代燃燒在每一位社會主義少年心目中的那種不可理喻的英雄情結。而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彈弓幾乎是男孩們能夠找到的唯一一種可以讓他們看起來更象英雄的道具。
和自然界中大部分雄性動物一樣,男孩們總是從小就嘗試著在玩耍中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看,這種競爭性往往是男性早期性衝動的某種變相排解——儘管我一直想不起當初玩彈弓的時候是不是真的“衝動”過,可我卻依然願意相信這樣的詮釋。因為只有這樣,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現在的男孩更喜歡網路而不喜歡彈弓——從“就近”的原則看,到網路上去尋找那些不穿衣服的小女生確實比擺弄那兩條無聊的皮筋來得更加直接、近便一些……
我想,也許是自己年少時更加純潔,或者至少是“衝動”得不夠劇烈吧——我射彈弓的水平一直都有些差強人意。那個時候,玩彈弓的男孩們總是會自然分化成許多小團伙。而不管每個團伙的宗旨規模如何,都會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那些百發百中的“神槍手”,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尊為“首長”或“司令”;比“司令”準頭差些的則會被依次封號為“軍長”、“團長”、“大隊長”、“小隊長”之類的頭銜;再次些的,還會有“黑狗子”、“白狗子”;而不能再差的才會成為大家的笑柄甚至會因此被取外號……
當時我的外號就是——“臭手山”。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的童年記憶才總是被籠罩著一層陰沉晦暗的色彩。毫不誇張地說,我的整個少年時代都在為擺脫那個外號而不懈地努力。為此,我甚至還專門制定了人生第一個五年計劃,並且總是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刻苦鑽研、勇敢實踐——直到本文開頭那件慘劇的發生,我才不得不帶著深深的遺憾完結了自己最初的人生夢想。
這次重新想到彈弓,我自然是帶著一種鹹魚翻身的心態。因為在經歷了這十幾年的成長之後,我總覺得自己的狀態已經今非昔比——首先,我自信已經有了足夠的“性衝動”;其次,在當年那些“司令”、“首長”們紛紛進了工廠,或者支起了水果攤的今天,我卻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國家幹部”,一位未來的藝術家。這種地位的轉換使我對人生中任何一個重大的挑戰都充滿了信心,更不要說玩弄好那一把小小的彈弓了。
因此,我決定重新做一把彈弓。俗話說,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也許只有這樣,我才能夠真正抹去童年的汙點,同時也可以藉此來陶冶一下情操。我並不擔心這麼做會玩物喪志,因為據我所知,許多真正的高人名士在不得志的時候都是用類似的方式韜光養晦的——比如姜子牙在成為周國太師之前就每天靠釣魚取樂,而諸葛亮在隆中更是做過很長時間的農業人口……
當然,要做出一把真正“夠檔次”的彈弓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雖然它所需的材料有限,可是卻有著許多的“講究”——
在我的記憶中,彈弓其實是有兩種做法:第一種就是“普及型”。做的時候只要找到一段“Y”字型的樹叉,用小刀去皮,然後在兩個枝丫上開槽,栓上從廢腳踏車胎上剪下的“皮筋”、“皮兜”就算大功告成——這種彈弓做工簡單、外形粗糙,不過製做工藝卻很容易掌握。因此小時候我們玩的大部分都是這種簡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