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趙,天涯斧河洛源自九州武聖關,休道王平名頭曾傳蜀,原來徐晃本領更勝他,二將交馬四十合,王平氣力不加,敗歸本陣,張清兒閃出,讓過王平,欲敵徐晃。早有許褚閃出,叫道:“公明已勝一陣,此功便讓許某也罷!”
徐晃退開,兩邊但望場中神翎鬥痴虎,樊噲戰紅顏,鏗鏘作響九環刀,凜冽生威陰陽劍,這一個,潼關戰馬兒,敢使風雲變色,力蓋三軍,世上無雙拖牛將,那一個,泗水敵趙將,能教天地動容,藝壓萬子,女中豪傑傾國仙。許仲康刀沉力大,宛轉轉一團黑氣,張清兒劍快身輕,滴溜溜一道紅煙。飛兩將,戰一圈,棋逢對手幾曾見,將遇良才各爭先。千軍俱震服三界,萬卒齊呼蕩九天。兩邊軍正心搖神曳,唯徐晃在旁,見許褚已經百合,猶勝不得張清兒,便閃在門旗後,暗地裡搭一箭,瞧得真切,直往張清兒面門射去,只聽得一聲輕叱,清兒身形一晃,往回便走,竟是中了冷箭。
許褚荷荷大呼趕來,張清兒陡的一聲長笑,回身奪射,神翎早出,許褚猝不及防,急閃避時,肩頭已中,翻身落馬,徐晃來救許褚,曹洪來敵清兒。龐統令揚起號旗,王平、鄧艾各率一軍向前,混戰初始,忽地背後一聲炮響,一彪軍馬殺出,直襲中華軍背後,卻是姜景在高陵城向姜維借得五千兵馬,又發張繡、胡車兒前來相助,首尾相擊,中華軍大亂,還幸女兒軍用弓弩雷火死命當住,這才緩緩而退。高陵軍勝得一陣,便回廣寒宮去了。
魏延在藍田聞得長安城平地忽生風波,急忙來救,因此曹真、張郃、郭淮等脫身而走,往武功去了。有馬超在武功山許久,只因西涼戰法,不善強攻,因此未曾得手,忽聞長安又有徐晃軍馬出現,方知中了徐晃之計,連夜棄了武功,殺奔長安而來。歸塵在斜谷,亦起半數兵馬來助,只留逐流駐守。
徐晃用攻魏救趙計解了曹真之厄,亦不敢久留長安城外,轉往安定去救夏侯惇,緩緩而退。正遇夏侯惇、曹仁因糧草已竭,兵士逃散,被趙雲、張著困於安定城中,其勢甚危。徐晃、曹洪諸部忽地殺到,趙雲兵卒不多,將領亦少,當不得魏將齊至,前後夾攻,只得權且後退,徐晃衝進城去了。時曹植被貶安鄉侯,只在中華境內,有名無實,憂悶之下,閒居安定,日夜遊蕩醉鄉。徐晃等來到,他也不曾理會,只迷離雙眼見了。
這時安寧平定北地,親領一軍抵達安定,遂與趙雲合兵一處,圍了安定,下寨已定。徐晃便請夏侯惇前來討戰,孫瑜、吳蘭、張翼無人能戰三合,臧霸去接,力戰三十合,依然敗退。安寧讚歎道:“好個獨眼大將,無愧當年”拔矢啖睛‘之行!“自欲戰時,趙雲道:”其軍勇將甚多,兼有依城地利,其病乃糧不夠也,何須力敵,可用智取。“安寧喜道:”子龍之語至善,不知子龍意下如何?“趙雲低言,安寧道:”子龍此計,深合我心。“遂令拔營而起,離城而去。有扎胡勒押運糧草,自北地而來。
軍士報與徐晃,晃即令出擊。朱靈曰:“安寧足智多謀,趙雲亦非一勇之夫也,只恐是料我乏糧,誘我出戰,而以伏兵勝之,糧車內若為引火之物,如之奈何?”徐晃猛醒,仔細思量,笑道:“既知其用計,彼無所能為也,可趁此良機,脫身而走。”便請曹植道:“臣等欲保殿下回返蜀中,請殿下收拾起程。”
曹植自離長安,日夜不見甄妃之面,幾曾神智清明過?只喃喃而道:“川中川中,到老全空!”徐晃便教小卒扶曹植起程,卻被他拔劍斬了,只是唸叨:“巴蜀巴蜀,無所歸屬。”夏侯惇教端冷水當頭潑下,才把曹植淋醒,告以諸事。曹植淡淡道:“天下雖大,何處不是一樣?興元、黃龍有何異乎?爾等既是大魏忠臣,自去便是,吾死活原無需旁人理會。”堅不肯行。
於是徐晃拜別曹植,與夏侯惇道:“元讓先護諸軍離去,安寧所部,吾與朱將軍可拒之。”諸將大驚道:“公明欲獨入伏中,而當安寧各路人馬,此事如何行得?”徐晃道:“某蒙主恩,倍受親信,誓以死報,豈敢臨危而懼?非如此,不得拔主力而出安定也。”曹仁道:“皆是魏將,自當同生共死,安可公明爭先,吾等逃竄?”徐晃厲聲道:“某受都督之任,使接遭窮之部回國,今有軍令,教君等先退,吾等斷後,倘不聽時,某自不以國戚為念!”
夏侯惇、曹仁、曹洪等只得各引一軍泣別,走秦川奔陳倉山而去。徐晃卻喚獵豹營並朱靈所部曰:“今安寧設伏,誘吾等去接糧草,內含詭計。國家之事,危在旦夕,好男兒安可不捐軀為國,未見敵蹤,先自惶惶而逃乎?”諸軍皆道:“中華欺凌吾等久矣,願隨將軍死戰。”
於是徐晃朱靈便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