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3/4 頁)
得李壽示意,李賢點了點頭,放下手中茶盞,站起身來,正色說道。“那份奏章,陛下可翻閱過了?”
李壽聞言點了點頭,旁邊謝安愣了愣,莫名其妙說道,“什麼奏章?”
“本相正要細說此事,”以目光示意謝安稍安勿躁,李賢壓低聲音正色說道,“三年前,本相曾暗中在漢中、兗州、豫州三地安插細作……”
“三王?”謝安臉上浮現出凝重之色。
他口中所說的'三王',指的便是'秦王'李慎、'韓王'李孝、'楚王'李彥這位三年前外封為王的皇子。
“不錯,正是三王!”李賢點了點頭,深聲說道,“據細作回稟,李慎到了漢中後,勵精圖治、整頓軍備,當時藉口保衛封國所整編的'白水軍',如今已具規模,表面上是兩萬人的編制,實則至少有六萬之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說著,他飽有深意地望了一眼李壽,繼續說道,“據訊息,'秦王'李慎暗中與西涼羌人來往,私下交易戰馬,本相估計,他境內至少已有一萬騎兵……另外,'韓王'李孝與'楚王'李彥這些年來亦是廣召壯丁、厲兵秣馬,雖不及漢中,但至少亦有兩三萬兵力……”
說到這裡,李賢再一次望了一眼李壽,畢竟當初在得知李壽將李慎、李孝、李彥三人外封為王時,他便曾百般勸諫,甚至不惜與李壽在朝上爭吵,如今,事實證明李賢當初的推斷是正確的。
事實上,非但李賢,長孫湘雨以及當時身陷牢獄的皇五子李承,亦曾斷言過,放走李慎無異於放虎歸山,只是當時李壽顧念兄弟手足之情,不忍加害李慎,這才使得三年後的如今陷入此等被動局面。
對此,李壽啞口無言,無從辯解。
似乎是看出了李壽臉上的尷尬,謝安本著替他解圍的心思,問李賢道,“倘若是此事的話,沒必要在此商議吧?——我等不是早就知道了麼?”
見謝安有意替李壽解圍,李賢也不在意,搖了搖頭,從懷中取過一封奏摺遞給謝安,沉聲說道,“此乃是李慎前些日子送至冀京的奏章,謝大人先看看吧。”
謝安接過奏摺,翻開瞥了一眼,微微皺了皺眉,喃喃說道,“接其母趙氏往漢中?”說罷細想了一下,謝安感覺這件事大有文章。
“謝大人猜的不錯,李慎在試探朝廷,”見謝安面露恍然之色,李賢讚許地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此前先皇駕崩,眾皇母皆移居城西北皇柳寺,悼念先皇,包括李慎之母、平原趙家之女,按理來說,哪怕如今李慎已是漢中之王,亦無將其母接往漢中之說。他之所以上奏朝廷……”
“羽翼已豐是麼?”接上李賢的話茬,謝安冷笑一聲,淡淡說道,“他的意思是,不需要再看朝廷的臉色了,是麼?”
“一語中的!”李賢小小稱讚了一句。緊聲說道,“漢中本乃易守難攻之地,別說六萬'白水軍',哪怕是兩萬人,只要在境內各處關隘一堵,我朝廷兵馬不得寸進,再者,李慎、李孝、李彥三人抱成一團,合兵不下於十萬……”說到這裡。他又從懷中取出兩份奏摺,遞給謝安,冷笑說道,“雖說有前後時日之差,可他三人上奏之事,卻是一模一樣,要說他三人沒有私下商議過,呵呵。本相可不信!”
謝安接過那兩份奏摺翻閱了幾眼,果然正如李賢所言。無論是'韓王'李孝還是'楚王'李彥,所奏之事皆是想請朝廷將其生母護送至封國,美其名曰儘儘孝心,可實際上嘛,多半是如今羽翼已豐的他們,不想再讓生母繼續留在冀京作為人質。
“不好辦啊……”謝安微微嘆了口氣。
“是啊。”李壽聞言點了點頭,皺眉說道,“倘若放人,便是朝廷示弱,無疑助長其野心。更有甚者,叫其再無後顧之憂,倘若不放……此三人便能以此作為藉口,對朝廷發難,甚至再起兵戈……”
“正是如此!——三王如今羽翼已豐,所欠缺的,不過是對朝廷發難的藉口……”說到這裡,李賢用詢問的目光望向李壽與謝安,畢竟這件事牽扯太大,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很有可能使得整個國家陷入動盪。
“北疆情況如何?”謝安突然問道。
有些意外地望了一眼謝安,李賢沉聲說道,“北疆暫時無甚動靜,李茂自回北疆後,在境內大肆收捕太平軍,可以說,北疆是眼下太平軍滲透程度最微小的地方,哦,對了,據訊息,李慎曾派使節聯絡過李茂,不過那使節卻被李茂當場給斬了,如今二者關係極其惡劣……呵,總算是個好訊息吧!”
見李賢面露苦笑,謝安亦是暗暗點頭,畢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