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快在省內開啟市場。
最快的做法自然就是改變之前先佔領縣城市場的做法,轉而在省內的各個城市市中心開直營店,然後組建新的業務團隊去下面的縣城拓展市場。
原本李文秀是有些踟躕的。
但是汪明的突然出現卻讓他有了些新的想法。
目前限制格子鋪發展最大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人手,這兩個問題如果是靠金和實業本身的發展來解決,那速度無疑是很緩慢的。
但是如果有市裡支援的話,那就不難了,98年的貸款雖然很少,但是畢竟還是有一定的數額的,能不能拿到很重要。
“你們這個問題很突出,當然,作為一家本土的企業,能做到你們這一步,已經很了不起了,市裡也希望你能夠把企業做大做強,成為我們的招牌……”
李文秀笑著點了點頭但是沒說話。
不過他基本上已經肯定了,汪明的確有意扶持本土企業的發展。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金和實業未必沒有機會。
142 新模式
汪明一行也沒有在店裡待太長的時間,畢竟此行並非來參加開業典禮,但是對於李文秀來說已經足夠。
由於汪明突然出現的緣故,店裡開業的時間也推遲到了上午10點整。
隨著第一顆橘紅色的煙花在半空中炸開,格子鋪海州直營店才算是正式開張。
由於是暑假期間,開業當天,店裡的情形並沒有之前一中跟二中那麼火爆。
但是由於地處市中心的緣故,客流量仍然不差。
再加上久雨後晴的緣故,出來散黴見光的人也是成群結隊的往街上擠,恰好又逢週末,連難得抽空出門逛個街的市民也比往日要多。
1元商店雖然在東南沿海那一帶已經不算是什麼新東西,但是在98年的海州市,還是一個新事物。
李文秀也沒有刻意吆喝攬客,就連搬過來的煙花也就放了十來桶的樣子,其他的原封不動地又送了回去。
好在雜貨鋪的店老闆折騰了一回也沒說什麼就原價給他退了回去。
不過頭一天的營業額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到晚上9點之後,店裡的客人才慢慢都散了。
李紅梅跟劉豔她們幾個已經算了有一會兒。
王有來也閒不住,一直在旁邊報賬。
幾個人忙活到晚上將近12點鐘,才把當天的賬全部都理清楚,剩下的就是統計最後的營業額。
一直到李紅梅把最後一筆賬加進去,李文秀才嚯地站起來。
“紅梅姐,多少了?”
李文秀其實並不是很擔心。
畢竟已經有了前幾次的經驗。
之前在松平,一中跟二中的店裡開業當天,營業都突破了萬元大關。
海州這邊雖然沒鬧出太大的動靜,但是想來也不會太差,畢竟白天的客流量擺在那裡。
在98年,要說大把花錢的人不會太多,但是1元商店這種銷售模式,在剛出來的那會兒其實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在國內,小市民的那種貪小便宜的心態其實從來就沒有發生過太明顯的變化,價格低往往會吸引相當多的一批人掏腰包。
“去掉零頭,總共是21000塊錢。”
雖然心裡有底氣,但是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李文秀還是鬆了口氣。
2萬出頭,著實不低了。
雖然沒有出現一個令人大吃一驚的數字,不過在這個時候,開業當天能夠突破2萬塊錢,的確還算過得去。
這其實也是李文秀的一次嘗試。
畢竟袖珍格子鋪不可能一直沿著1元店這種模式發展下去。
小商品雖然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但是畢竟很難做成那種潛力巨大的品牌。
而且一直把客戶群體定位在學生身上,這種市場策略也多半是很難持久的。
所以在海州這邊的直營裡,李文秀已經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一樓的四間店面,其中的兩間仍然是按照之前格子鋪的經營方式,採用統一價格銷售小商品,不過價格已經提到了1塊錢。
剩下的兩間,李文秀極為大膽地嘗試了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模式。
作為一種本世紀前期就起源於美國,但是在日本成熟和發展起來的零售模式。
24小時便利店在1998年並不算一個新事物。
但是在國內,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