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二首
一
誤哉秦穆公。身沒從三良。忠臣不違命。隨軀就死亡。低頭窺壙戶。仰視日月光。誰謂此可處。恩義不可
忘。路人為流涕。黃鳥鳴高桑。
二
燕丹善勇士。荊軻為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築歌。悲聲感路
人。舉坐同諮嗟。嘆氣若青雲。
《七哀詩》
丁年難再遇。富貴不重來。良時忽一過。身體為土灰。{冥冖=宀}{冥冖=宀}九泉室。漫漫長夜臺。身盡氣
力索。精魂靡所能。嘉餚設不御。旨酒盈觴杯。出壙望故鄉。但見蒿與萊。
《公宴詩》
陽春和氣動。賢主以崇仁。布惠綏人物。降愛常所親。上堂相娛樂。中外奉時珍。五味風雨集。杯酌若浮
雲。
《詩》
臨川多悲風。秋日苦清涼。客子易為戚。感此用哀傷。攬衣起躑躅。上觀心與房。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
光。雞鳴當何時。朝晨尚未央。還坐長嘆息。憂憂安可忘。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
離絕以來,於今三年,無一日而忘前好,亦猶姻媾之義,恩情已深,違異之恨,中間尚淺也。孤懷此心,
君豈同哉?每覽古今所由改趣,因緣侵辱,或起瑕�,心忿意危,用成大變。若韓信傷心於失楚,彭寵積望於
無異,盧綰嫌畏於已隙,英布憂迫於情漏,此事之緣也。孤與將軍,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屬本州,豈若淮
陰捐舊之恨,抑遏劉馥,相厚益隆,寧放朱浮顯露之奏,無匿張勝貸故之變,匪有陰構賁赫之告,固非燕王淮
南之�也。而忍絕王命,明棄碩交,實為佞人所構會也。夫似是之言,莫不動聽,因形設象,易為變觀,示之
以禍難,激之以恥辱,大丈夫雄心,能無憤發!昔蘇秦說韓,羞以牛後,韓王按劍,作色而怒,雖兵折地割,
猶不為悔,人之情也。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至,兼懷忿恨,不能復遠度孤心,近慮事勢,遂齎見
薄之決計,秉翻然之成議。加劉備相扇揚,事結釁連,推而行之,想暢本心,不願於此也。孤之薄德,位高任
重,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喜得全功,長享其福。而姻親坐離,厚援生隙,常恐海內多以
相責,以為老夫苞藏禍心,陰有鄭武取胡之詐,乃使仁君翻然自絕,以是忿忿,懷慚反側,常思除棄小事,更
申前好,二族俱榮,流祚後嗣,以明雅素。中誠之效,抱懷數年,未得散意。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船自
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盡谷殫,無所復據,徙民還師,又非瑜之所能敗也。荊
土本非己分,我盡與君,冀取其餘,非相侵肌膚,有所割損也。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
之。高帝設爵以延田橫,光武指河而誓朱鮪,君之負累,豈如二子?是以至情,願聞德音。往年在譙,新造舟
船,取足自載,以至九江,貴欲觀湖漅之形,定江濱之民耳。非有深入攻戰之計,將恐議者大為己榮,自謂策
得,長無西患。重以此故,未肯回情。然智者之慮,慮於未形;達者所規,規於未兆。是故子胥知姑蘇之有麋
鹿,輔果識智伯之為趙禽,穆生謝病,以免楚難,鄒陽北遊,不同吳禍。此四士者,豈聖人哉?徒通變思深,
以微知著耳。以君之明,觀孤術數,量君所據,相計土地,豈勢少力乏,不能遠舉,割江之表,宴安而已哉?
甚未然也。若恃水戰,臨江塞要,欲令王師終不得渡,亦未必也。夫水戰千里,情巧萬端,越為三軍,吳曾不
御,漢潛夏陽,魏豹不意,江河雖廣,其長難衛也。凡事有宜,不得盡言,將修舊好,而張形勢,更無以威脅
重敵人。然有所恐,恐書無益。何則?往者軍逼,而自引還,今日在遠,而興慰納,辭遜意狹,謂其力盡,適
以增驕,不足相動。但明效古,當自圖之耳。昔淮南信左吳之策,漢隗囂納王元之言,彭寵受親吏之計,三夫
不寤,終為世笑。梁王不受詭勝,竇融斥逐張玄,二賢既覺,福亦隨之。願君少留意焉,若能內取子布,外擊
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高位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