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3/4 頁)
劉備見公孫瓚衝自己施禮,連忙扶住:“伯不必如此,你我本是同窗,我來這裡也是應當之事!”
兩個人互相瞧了瞧,最後都笑了起來,不過隨後公孫瓚就問了句:“玄德,你與我說實話,有幾分把握能夠將我妻兒救出去?”
劉備沉吟了一陣不做聲,公孫瓚以為劉備是沒太大把握,便加了句:“只要能送我兒安全到達長安就可…………”
話沒完,劉備就攔住了公孫瓚:“伯不必擔心,我既然來了,就絕對不會讓你們有什麼閃失,何況此次陛下會派羽林騎前來接應,只要能夠趕到幷州,那麼袁紹就奈何我等不得了!”
“幷州?”
“對,幷州!”
幷州是袁紹剛剛佔據的地方,加上這兩年袁紹忙於與公孫瓚交戰,對幷州的管理還比較鬆散。
偏偏幷州那個地方本就十分混亂,甚至還有數股賊軍盤桓在內,袁紹一時半刻也無法將那地方整理清楚,只要劉備一行人衝進幷州,那麼袁紹再也休想抓住他們這一行人。
更重要的是,天子派張遼統帥羽林騎全軍渡河進幷州來接應他們羽林騎不會直接接走他們,而是會在幷州大鬧一通,將幷州所有的軍力的注意力都給吸引過去,為劉備他們創造離開的機會。
這麼一個計謀,劉備覺得成功的可能非常高,再考慮到羽林騎那強悍的戰鬥力,劉備甚至覺得袁紹若是不好好應付,弄不好還會被羽林騎重創。
雖然劉備不是羽林騎的統軍將領,但是他畢竟是中護軍,又是當今天子的叔叔,地位在那擺著呢,加上劉軒又有意拉攏,很多事情他都知曉。
比如,他離開的時候羽林騎已經裝備了一種只要放進相應的金屬以及木料就能自行淬鍊出箭矢的箭囊,更重要的一點是其容量極為龐大,解決了羽林騎一次出戰無法挾帶大量箭矢的難題。
同時一種輕便鎧甲也已經開始送到羽林騎士兵的手上,心中估摸了下,如今這兩樣東西應該已經保證人手一套了,這樣的羽林騎之戰力,只是想想都感覺到恐怖。
何況,羽林騎計程車兵們本身就是經過千挑萬選後,又以修煉功法培養出來的精銳,這種強力的兵士又一門心思的玩騎射戰法………………
“只希望袁紹不要因此折損嚴重,導致無力與朝廷再戰一場!”
這般想著的劉備,在等待了幾天之後,公孫瓚終於做完了最後的準備工作。
當公孫瓚對著自己手下下達了:向著西南方向突圍,然後自行決定去處!的命令的同時,就意味著公孫瓚這一家諸侯徹底的告別了爭霸的舞臺。
而在大軍開始向西南推進突擊的時候,公孫瓚率領著百名精銳白馬義從,護送著自己的妻兒往北而去。
北面本來是烏桓的勢力,但是烏桓是一支遊牧民族,加上人口有限,雖然進入了他們的勢力地區,但他們根本無法將自己的眼線遍佈整個幽州北面地區。
這樣的環境,簡直就是逃跑的絕佳路線,因此劉備在與公孫瓚商量了之後就決定從這裡走然後轉而向西,最後南下進入幷州。
藉此路線逼開袁紹那重重的關卡,同時公孫瓚原本帳下的兵馬那種大張旗鼓的突圍行動也能吸引袁紹的注意力,烏桓也肯定會將目光放在那邊,劉備和公孫瓚就可以趁機從烏桓大軍的後面穿過這個地區進入幷州。
看起來很冒險,但是仔細想想卻是最好的逃跑路線了,所以也沒必要再多加猶豫,直接就定了下來。
但偏偏才一離開幽州地界進入烏桓的領地,迎面就碰上了一支烏桓騎兵。
“莫非天欲亡我?”
公孫瓚見到這般情況,只能感嘆時運不濟,除此之外他實在想不到是什麼原因使得自己剛離開幽州就撞見這麼一隊五百人的烏桓騎兵?
最遷已經展現出強悍個人武勇的趙雲見狀立刻拍馬而出:“主公速去,末將替主公斷後!”
公孫瓚雖然被趙雲的忠義之舉感動,但此時他也不想因自己害死更多部下,開口就想讓趙雲回來,卻不料旁邊劉備順手將腰間雙股劍抽了出來。
隨手雙手握住劍柄,兩下一分,這長劍就化作了雌雄兩柄——左手雄劍,劍刃略寬一點;右手雌劍,雖然略細卻稍微長了一點。
“子龍率領白馬騎在旁掠陣,但有烏桓騎軍欲逃,截住殺死,萬萬不可放跑了一個!”
趙雲還沒反應過來,就見這位劉皇叔拍馬舞劍衝了出去,竟然單人匹馬就向著五百烏桓騎兵發起了衝鋒。
“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