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然是瞧出六部建立,必然需要大量人才填充其中,這才能將這個新改革的體系給運轉起來,加上六部品秩極高,本來苦於升遷無門之人一下就看到了一條光明大道。
劉軒原本沒考慮過這個情況,但是曹操和荀彧都有預感,這也是他們沒有竭力反對直接強行設立六部的原因。
朝中文武官員何其多,縱使一條變革會引起許多人不滿,但也一樣會讓一部分人支援,原因很多,這提供了大量升遷機會也是其中之一。
劉軒隨後進行了一些任命,其中以黃門shì郎荀攸任戶部左shì郎比較引人在意。
荀攸乃是荀氏中人,原本朝中荀氏代表乃是司空荀爽,不過來長安的路上荀爽身體不適就辭了官,由張溫繼任司空。
如今皇帝器重荀攸,莫非是要拉攏荀氏?
這些人自然不知道劉軒身旁還有個荀彧,只不過一時半會兒他也尋不到合適的位置安排給荀彧,所以就先留在身旁,等徹底掌控了朝堂後在安排個合適的位置。
但朝中也需要信得過的人坐鎮,荀攸自然是合適之人,只是因為他原本品秩有限,提拔一個戶部shì郎已經是極限,若直接封尚書,怕是會引起更大反彈。
不過荀氏名望在那,荀攸如今又得到皇帝看重,估計那戶部shì郎一職就是給他預訂的,這樣的話誰去坐那戶部shì郎估計都是沒個好下場,一些心思快的人都開始尋思其它的位置了。
劉軒也沒繼續封賞,除了一時沒有什麼決定之外,還因為他手邊可用之人太少,所以乾脆賣這群老陳一個面子,將那些位置都空出來,讓他們建議些人然後將六部搭建起來。
這也是給這些傢伙一個臺階下,要是他們順坡就下也就罷了,若不識得好歹,這朝堂上正好有點擁擠,少點人也許更好。
得了劉軒這麼個臺階,一些老臣果然見好就收,當然也有脾氣比較衝或者腦袋比較愣的蠢材依舊不依不饒,劉軒也不廢話,直接去了其官職,以近衛將其趕出皇宮,若有罵的難聽的自然也少不得一些苦頭。
稍微顯示一些目前所掌握的實力,本來有點混亂的朝堂立刻就安靜了下去——他們似乎也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當初董卓在的時候如此,不想剛擺脫了董卓,皇帝又開始發飆了。
不少人都將目光放在了呂布和曹操的身上,覺得這二人眼下已經成了諸公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們二人手中掌握著兵馬,這些兵馬就像是架在主人脖頸上的利刃一樣,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切下來。
正尋思著是不是應該拉攏拉攏皇甫嵩他們幾個,起碼讓自己等人不至於這麼被動,卻不料劉軒那邊詔令還沒下完,隨後幾個詔令不但群臣變sè,就連一直表現的很淡定的曹操都是臉sè微微一變。
“統兵將領不準參與政事,有內政職務在身的大臣不準統兵,兩者互不統屬,無上下級之論。”
此詔令一出,立刻就有人表示異議:“皇甫嵩、朱儁並盧植都有職務在身,陛下卻以其組禁軍,這……”
話中無非是說劉軒自己出爾反爾,身為皇帝,豈能做出這等言而無信之事?
劉軒瞧了眼,旁邊張讓低聲道:“此左中郎將劉範。”知道了這人身份後,隨口道:“三人只是負責草擬章程,確定編制,禁軍統領,另有安排。”
一句話就把劉範給堵了回去,這位左中郎將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也無可辯駁。
要說對這條命令最反感的,莫過於類似他這種職務之人了。身為左中郎將恰好介於文武之間,著實不好界定。
但是好處卻是兩邊都可以伸伸手,職權頗廣,不少人也是很重視這個位置的。不想皇帝一道命令,中郎將這個職位一下就成了雞肋。
其實這本就是劉軒的本意,漢朝官職中太多這種文武之間的職務,劉軒就是要將這些職務一一清理掉,只留下幾個比較重要,同時便於掌控的要職,餘下的要麼都調到別的職位,然後裁撤掉,要麼直接削掉一部分職權。
隨後,又撤了曹操的羽林中郎將一職,職位暫空缺,若無意外劉軒會徹底換個與曹操完全無關之人,而原本統領羽林騎的幾名主官,基本都會被曹操調去虎豹騎。
一時半會沒有合適的繼任者,只能先空著,隨後封曹操為平西將軍,武功侯,可以說一下也提升了幾個等級,曹操自然也無不滿,同時劉軒也正式下詔,為應付西北匪患,著曹操徵調西北青壯以及自行籌備戰馬,組虎豹騎。
有了正式的詔令,同時劉軒也封了爵位,曹操現在在朝中也算是權傾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