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與曹操商議一畢,劉軒便讓曹苞送曹操出宮,自己則徑直去尋何太后!
如今雖然混亂平息,但是宮中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這事情才不過剛剛開始。何進被殺,原本被其一手掌控的朝堂似乎要重新劃分一下勢力,至於究竟誰能掌握住最大的權柄,這事情還不好說。
而依仗自己兄長權勢而掌控內廷的何太后,此時也沒有心思休息,眼下她獨自坐在寢宮中,看著睡的正香甜的劉辯發愁。
“今兩位兄長俱亡,朝堂已不在掌控之中,辯兒才剛剛登基,毫無根基可言,今後又該如何是好?”
更讓她擔憂的是,自己派出去的親信很快就回報,京中諸路兵馬,大多落在那涼州刺史董卓手中了。
“董卓引兵入京,怕是所圖甚大!若叫其掌控朝堂,我們母子又如何是好?”
想到此處,心中更加擔憂,看著睡的非常香甜的劉辯,何太后感嘆:“怕是以後再也睡不了這麼安穩了!也不曉得等著我們母子的會是什麼下場?”
此時她斷然不會想到,那董卓才一入京城,就存了廢帝的心思。若真知曉,何太后怕是要更加憂愁。
畢竟在她心中,只要劉辯依舊在皇帝之位上坐著,那麼與自己的性命就不會有什麼擔憂,差別就是有權的話能過的更加舒心一些,若無權無勢,怕是要過上那暗無天日的困苦日子了。
可即便那樣,她覺得再苦也是有限,畢竟皇帝之身擺在那裡,朝中也不是沒有真正忠心漢室的老臣,這些人的勢力同樣不能忽視,董卓就算真掌握了大半權柄,也不可能真的無人能制。
“也許,應該與那幾位老臣拉拉關係?”
心中計算了下,值得拉攏的名字一個個就冒了出來:“太傅袁隗乃是輔政大臣,董卓要爭權也是損傷了其自身的利益,加上袁家四世三公,威望甚隆,袁紹與袁術兩位年輕一輩更有兵馬在手,必須要拉攏!”
“太尉楊彪、司徒王允素有威望!”
除此之外,本來屢次建立功勳,卻因為宦官進言導致賦閒在家的皇甫嵩也可以拉攏:“這人為真正的漢室忠臣,又在軍中有極高威望。”
“少府朱儁掌宮中諸事,一樣要拉攏!”
心中一一計算,不知道怎的突然想起了劉軒來。
“梁王……”
按理說,這王位已封,加上劉軒又不似陳留王一般年幼,所以早就應該去自家封地居住,不應該繼續留在皇城之中。
可是這幾個月來事情不斷,所有人都把這事情忘了!何況劉軒平日裡太過低調,若不是見到這人,怕是早就沒人記得宮中還有這麼一位王侯。
昨天的事情,何太后也已經從手下及劉辯那裡得知,心中雖然早就知曉劉軒有能,卻沒想到竟然這般厲害。
“如今辯兒勢孤,瞧那劉軒似乎對辯兒不錯,也許可倚為助力?”
不管怎麼說,這天下是劉家天下,劉軒與劉辯又是兄弟,如今帝位既然已經有了定論,那麼劉軒為了自己過的好些,也應該儘量保證劉家天下不倒——尤其是不能被外人把持朝堂。
說白了,就是他們兄弟爭奪皇帝以及這天下所有,那是自家的事情,可若外人想要參合進來,那麼首要的事情是將這外人打倒。
這一點上,劉軒應該明白,何皇后覺得縱使劉軒與自己有些嫌隙,也不會在這時候難為自己的弟弟。
不過想想去年自己還想要將這劉軒趕出皇宮,甚至以毒酒脅迫,不過一年這局勢就變了模樣,不但要想法子把梁王留在京中,甚至還要與其聯手,世事反覆無常,莫過於此了。
正想著應該如何與梁王劉軒商議,就見宮女急忙忙進來稟報,言:“梁王欲見太后,現在宮外等候。”
聞言何太后心中一驚,隨即明白過來這劉軒定然是與自己想到了一處去,心中不免有犯起了嘀咕:“這劉軒才思敏捷,怕是也想到了那些要害,留在京中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一時間竟然擔心起即便趕走了董卓,怕是這朝中大權也會被梁王抓在手中,那時候自己和兒子會有什麼樣的日子過?
好在這種恍惚只是一瞬,回過神後立刻叫宮女引劉軒進來,自己則出了臥室,於外間坐定靜待劉軒到來。
劉軒一進來,就看見太后端坐其上,等自己進來站定後,太后站起身,等自己施禮完畢後再依法還禮,一切禮數做盡,這才先後落座——劉軒有王位在身,依照漢時禮法,任憑誰也不能坐那受他一禮,即便是皇帝也不行。
可以說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