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能不能去掉那個守字轉為真正的這個職務,還是兩說的事情。
在朝堂上,一般九卿是很少有這種情況的,能升任九卿之人自然都是朝中頂尖的人,要麼學識出眾要麼名望甚隆,無論哪一種,皇帝也不會在前面扣上一個‘實習’的名號。
一般這種情況多是各個部門的副職或者是那些真正做事的位置,劉備這個縣令也在其中,所以才會有這麼個情況發生。
對於這一點,劉軒以前是不明白的,可是當他真正接觸到了漢朝的官場制度後,倒是覺得劉備的這個職銜升的太快了。
瞧他初次任職當的是安喜縣尉,這縣尉並非當地最高長官,而是一地的治安官,負責抓捕匪盜,驅逐流寇等武事的官位。算是當地縣長或者縣令的助手之一。
後來就做了平原縣令——要知道,令可是大縣所設的長官,而且許多郡國的治所也多是這種大縣。
從此就可以得知,那平原縣令的位置可不是什麼很低的官職,只不過以前劉軒習慣xìng的將劉備和其它諸侯對比,就覺得這區區一個縣令太渺小了。
只能說,劉備的起步太低,而且太晚。
這種情況下,直接將劉備升遷為中護軍,朝中難免會有點惹人厭煩的聲音,可若是讓劉備認祖歸宗那就不同了。
劉備直接成為宗親,那就是皇家中人,天子用自家人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莫說一箇中護軍,直接封個同九卿的重要職位,滿朝文武也是無話可說,甚至會覺得本就應該如此——這就是封建帝制的一個優勢了。
因此,次日早朝之時,劉軒早早就叫宗正卿劉艾準備好了族譜,隨後宣劉備上殿,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點起族譜,最後讀了好半天終於確定了劉備的身份——這不過是走個過場,具體的事情昨晚就已經做完了。
否則真當著滿朝文武查閱宗卷,鬼知道要翻到什麼時候去,要曉得劉勝生了一百多個兒子,一支一支的找,可是相當費時。
何況,劉備這一支早就遺落在外,只靠朝廷內的宗卷想要找到劉備的身份還真不是靠譜的事情,最後只能儘量尋個還算符合情況的一脈,直接將劉備這一支的家譜往上續,這才是滿朝文武聽到的最終版本。
算到最後,劉備依舊是劉軒的叔叔輩,這也是沒法的事情,此時劉備年齡也是三十好幾,加上他們家的族譜推來推去也是比劉軒高一輩,總不好再往上硬添一筆吧?
更重要的是,皇叔這個身份也比同輩好——同輩相爭可比上下輩分爭的還兇,劉備如今有了這麼個皇叔的身份,天下人都瞧著他,他要是還做出什麼背棄朝廷的事情來,估計這名聲立刻就會臭掉,一輩子休想翻過身。
只要劉備腦子不抽抽,斷然不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不過如今劉備的名分確定,劉軒順口就封劉備為中護軍、宜城亭侯,然後以叔侄之禮相見,最後請劉備列席於朝堂之上,位在黃琬之前。
黃琬本為司隸校尉,這個職位本來是個相當牛逼的職位,甚至在朝中連三公都對坐在這個位置的人極為忌憚。
因為司隸校尉除卻手中有兵之外,有偵查司隸地區的各種各樣的情況,甚至包括秘密刺探一些隱秘事情,以及參劾大臣。
職權上有點類似明朝的東廠、錦衣衛之類的,但是比那兩個機構的權利還更大。又有點類似刺史,只不過刺史在外,司隸校尉則是坐鎮朝中。同時比刺史牛逼在於,他擁有一支朝廷供養,多達兩千人的直屬兵馬。
從這點就可以得知,司隸校尉權柄之重,集情報、統兵、上監視朝臣、下監視百姓以及參劾職權於一身。
可這種情況從劉軒對軍隊進行改組之時就改變了——司隸校尉黃琬在雒陽的時候就受困於董卓,手中本就沒什麼兵馬。
等到了長安,滿以為自己可以將原本規定的兵馬重新組建起來了,不想皇帝詔令下來,直接編組禁軍,原本應歸屬司隸校尉的軍權也被剝奪了。
而這部兵馬的最終歸屬就是到了中護軍那裡——至此,劉軒將中護軍的地位抬高到了司隸校尉之上,剝奪了司隸校尉的統兵權,等於直接削弱了黃琬的權勢。
在黃琬眼裡,劉備這人就是來摘桃子的——偏生這人是宗親身份,黃琬雖然鬱悶卻說不出什麼,劉備過來的時候還得依法見禮,看著劉備在自己上首的獨席上落座後,心中越發的不爽了。
他不知道,劉軒甚至想要將司隸校尉一職廢除,無他,這職位權柄太重,眼下先是將其職權分攤開去,等到最後分無可分了,也就可以裁撤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