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年也都在各處做個官員,所以不怕沒有經驗,如今推舉出來,倒是也不會覺得不能用。
楊彪想了想,這幾處地方都是剛剛佔領下的地方,的確需要一些年輕的有能力的人坐鎮,朝中那些人要麼年歲太老,要麼缺乏應變之力,縱使做官的經驗比這些人多了許多,但真要做起事情來,恐怕還比不得這幾位,所以也就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
見到楊彪認可,荀彧幾人也就沒什麼擔憂的,這一次出征,楊彪實際上就是代表了朝廷中的舊有勢力,尤其是三公的態度。
得到楊彪認可,那麼就等於三公那邊不會有怎麼阻力,然後皇帝再同意,這事情也就徹底的定了下來。
不過具體職位卻不好就此定下,因為在那之前,還有一些事情要解決。
c
第93章劃分雍涼
眾文武一商量起應該將這幾個人才安排到哪裡的時候,才發現此時西北的情況有點複雜。
尤其是在州郡劃分上,對於朝廷很是不利——原本按照東漢劃分的話,那麼朝廷目前控制的地區大部分都規劃到西涼去,而只有長安周圍一帶屬於司隸。
這麼一來,按照劉軒先前的任命,一但發生戰事,馬騰幾乎可以掌控朝廷大半的軍權——雖然劉軒將幾大精銳兵馬都收歸到了京師,但這實在不是什麼好情況。
本來這種事情不應該此時才想起,荀彧也想起劉軒在出兵前說過,在平定西北之後這州郡要重新劃分,所以那幾人究竟分派到什麼地方,恐怕要等回到京師後定下州郡劃分後,才能有個決案。
那麼今日就沒什麼好商定了,先將這些事情整理整理,然後等明日請示了天子,再做謀劃就可。
各自散去,天上已經群星密佈,月亮高高掛在其上,幾人突然覺得這天突然亮堂了許多,許是因為一直就把刀橫在身旁的李郭二賊盡除,眾人長出了一口氣後才會有這種感覺,瞧什麼都特別的順眼。
荀彧與幾人又簡單說了一陣後就往皇帝大帳那邊走去——劉軒登基後提拔了不少人,包括他那個侄子荀攸,但是荀彧的位置始終沒動,一直都是守宮令。
但所有人都知道,劉軒不動並不是他不想提拔荀彧,而是想先將荀彧放在身旁就近議事,這種器重滿朝文武中有幾人能有?所以荀彧要麼不升,一旦升職,起碼得是六部尚書或者九卿。
楊彪也能看出這一點,所以當幾人各自散去的時候,楊彪特意與荀彧一起慢慢走,開口與荀彧聊了兩句。
“此番回京,文若怕是要高升了。”
這次皇帝帶荀彧出來,多少也有點幫其積攢點功勞的意思,加上朝廷重新掌控了這麼大的地區,朝廷中肯定要有一番變動,尤其是六部九卿現在還有很多職位空懸,提拔荀彧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了。
荀彧自然看的出來這一點,不過他對此並不在意,只是想要盡情展示自己才學,如今天子器重,並且天子也展現出了自己的手段,他對此很是滿意,對於那官職倒是沒什麼太大的渴求。
楊彪也看出這個年輕人雖然有大才,但想法中難免還帶著點年輕人所特有的理想化,笑著說了句:“升官是好事,有的時候你有才卻受困於環境和地位不能盡情展示,只有你站的高了,才好展示一身才學。”
末了又瞥了一眼這個面貌俊朗的年輕人:“何況,潁川荀氏之名,還得靠你們這代人撐起來。”
荀爽年齡不小,身體也越來越差,眼瞅著隨時都能撒手而去,潁川荀氏名望雖然不俗,但若久久沒有能在朝中站的住腳之人,久而久之這一家族也就會敗落下去。
楊彪這番話無非就是提醒荀彧:即便你自己沒什麼需求,也得為你的家族考量。
荀彧聽到這話後眼睛立刻就是一跳,他不明白楊彪這麼說是什麼意思,但是他突然意識到這個話題在此時去說並不合適。
因為久在皇帝身旁,所以他最是清楚當今天子對於那些豪門大族是個什麼觀感,若自己不盡心輔佐皇帝反而不停的為自己家族爭奪利益,恐怕……荀氏就真的要敗亡了。
楊彪見荀彧不言,低頭沉思,只道這年輕人已經明白了關鍵,便不再多言,笑著點了點頭,只當自己也算是幫荀爽提點了一下這個晚輩,自顧自的回去休息了,可要是叫他知道荀彧想的和他以為的完全是背道而馳,估計一口老血就能噴出三米多遠。
而此時的劉軒,卻坐在自己的帳中打坐修煉。
如今郭汜已死,其部下都已經投降,雖然西北還沒完全掌控住,但是大致上已經歸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