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頁)
是天下有名望的才子俊傑。
選擇上或者由太常卿親自負責選擇——讓九卿之一負責學生挑選,可見多麼慎重?
地方州郡上也專門設立了官員挑選優秀的年輕俊傑,學生總數約為一萬人(原本只有幾十人,後來王莽時期大肆擴增),可即便如此,能夠入選也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後來在幾十年前又擴增過一次,最多達到三萬多人。不過在靈帝時受到過嚴重打擊,目前劉軒接的是靈帝留下的爛攤子,太學的情況也不怎麼好,目前只有一千多學生罷了。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博士弟子或者說太學弟子,只要入了太學,就有可能補缺官職,說白了這一萬人就是漢王朝的後備官員,甚至可以說入了太學的話早晚都可以成為漢王朝的真正官員。
因此,哪怕只是一個學生的名銜也由不得眾人不重視,甄宓若是入了太學,就等於正式進入了漢朝的官吏體系當中。孔融怎麼可能不做任何反應?
讓女人做官……想想就覺得荒唐。
滿朝文武心中都有這種感覺,是以孔融大罵荒唐的時候,滿朝諸公沒有一個開口的,他們也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
可惜對於劉軒來說這些規矩傳統都是屁話。他想做的事情還真輪不到這群傢伙來唧唧歪歪。
何況他要在這個世界推行的東西,本就大異於這些傳統文士原本所堅持以及學習的東西,所以他不覺得讓女人做官有什麼不好——何況如果甄宓真能夠入太學並且最終成為博士,那麼自己還可以讓甄宓負責傳授修煉術法,並且徹底將太學演變為天下最高等的修煉學府。
“此舉是為告訴天下人,但凡有才學之人,不論身份,朝廷都會重視……朕意已決,諸公不必多言,下詔吧!”
一揮手。直接將孔融將要說出口的話給憋了回去,將這剛剛上任的太常卿堵的臉孔一陣通紅。想說的話卡在喉嚨裡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瞧了瞧其他人。發現這群人臉色也不怎麼好看,只有幾個親信之人比如荀攸、荀彧,依舊錶現的很是淡定從容,坐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好似入定。
他知道,這些人可能對這種做法也不是很理解,不過他們不理解歸不理解,依舊會堅定的支援自己,這樣就已經足夠了。
至於那些臉色難看的傢伙們,理會他們做什麼?
又處理了一些瑣碎事情之後,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那道詔令太過驚人,朝堂上顯得安靜了許多,沒多久就散了朝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劉軒做完了之後,也沒理會他們,將荀攸以及荀彧叔侄兩個留下叫進內殿,詢問了一些詳細的事情。
“錢幣的情況怎麼樣了?”
荀攸拱了拱手:“已經初步推行了出去,現在京兆地區的百姓已經習慣用新的錢幣進行交易了。”
“煉器司的那幾個寶鼎都已經交付了?”
“是的!”
沒想到煉器司的效率還滿不錯的,就前段時間司馬懿前來報告所說的情況,目前煉器司漸漸走上了正軌,除卻招募來的那些修士們已經適應了劉軒所傳授的諸多製作法門以及工序之外,那些年輕的學徒也終於能夠幫上忙了。
這就大大的加快了煉器司工作的效率,就目前來說,煉器司每月都能夠生產出至少三十個箭囊,而原本要他們製作的寶鼎也早就已經完工,同時要求他們儘快研究出來的輕便盔甲也快要有了頭緒,只要再過些陣子就可以拿出樣品。
那時候只要劉軒點頭表示滿意,這批輕甲立刻就會開始正式製造和生產,羽林騎也將會在兩年內完全形成戰鬥力。
除了這一點,煉器司也在為了配合箭囊設計一款新的弓好配合羽林騎士兵越來越強健的臂力。
這件事情並不是劉軒主動提出來的,而是司馬懿在前去觀察了羽林騎的訓練情況,並實際考察了羽林騎的實力以及修煉進度後,自己提出來的一項計劃。
可以說,在李肅的後勤保障下,司馬懿漸漸發揮出了自己的才能,並且將煉器司帶上了新的軌道,並漸漸脫離了對自己的依賴。
這是好事,劉軒自然高興,而今天荀攸又提到了一件事,使得他更加開心。
“煉器司開始能夠大批次的製造豐收符籙了,正好解決了豫州的民生恢復難題,這一次楊琦以及程昱離開的時候,就讓他們攜帶了足夠一郡之地使用的豐收符籙!”
豐收符籙是目前朝廷能夠不停大踏步前進的最根本保障,聽到這一點後劉軒自然更加開心,不過荀攸也表示:“可惜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