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3/4 頁)
哼了一聲:“你二人本就是敗軍之將,理當隨我處置,說這番話有什麼意義?”
嘲諷了一下兩人,讓他們明白了自己目前的處境之後,這才讓人把兩人帶下去。
于禁也沒指望什麼,他只是想透過剛才那件事讓兩人明白:莫要玩什麼花樣,你們那點花招早就被我瞧破了。
至於那些吳國水兵?于禁還真不準備殺,正好目前南洋諸多海島等著開發,把這些人送過去可是上好的勞動力——這些人帶回國內也不會安生,送回吳國更不可能,所以當免費勞力往死了用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于禁才不會同情這些人,反正這群人要麼是當年隨著孫權流亡海外的那些家奴家兵之後,要麼就是吳國在澳洲吸納的當地土著,然後將其同化後招募為士兵的。無論哪一種,都已經和大漢沒有了什麼牽扯,說白了就是純粹的敵人,殺了都不手軟,何況是當勞動力?
將事情稟報給了上面,朝廷自然會安排人和船隻來接應,這段時間于禁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將自己的艦隊停泊在合適的位置上,同時他還需要等待朝廷派來支援的陸軍——沒有陸軍,他也不可能傻乎乎的直接衝向吳國,就算他手下的水兵上了地面一樣驍勇善戰,但搶人活計難免會遭人記恨,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帶著艦船在海上晃盪著吧!
訊息傳回雒陽,朝廷自然是大為開心。
說實際的,朝廷每年在海軍上消耗的財力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很多人都不覺得將大量的物資消耗在海軍上是一個明確的選擇——除卻少部分人,大部分臣子依舊認為水軍僅僅只是起輔助作用,朝廷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陸地上,就算是要統一世界,發展陸軍才是最佳的選擇。
甚至有臣子提出,陸軍也就是禁軍數量,起碼應該再提升一倍,達到一百六十萬才可以,這樣才能滿足大漢縱橫歐亞的目的——這年輕人倒也算是主戰派了,當時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身旁無數人怒視他卻毫不在意。
劉軒當時都樂了,加上面前這年輕人眼生,應該是剛剛進入朝堂的,還是旁邊曹苞提醒了聲:“這年輕人叫做冉閔,剛剛提拔為議郎,今日是第一次上朝……”
“哦!”
劉軒在乎的倒不是這年輕人是第一次上朝,他在意的是這年輕人的姓名:倒是沒想到,這人居然混來混去混進朝堂裡來了……%
恰好沒過幾天,于禁將訊息傳了回來,這大漢海軍的首次獲勝,讓朝堂中不少人都感到開心,尤其是奏章中詳細介紹了大漢的戰艦在這場戰鬥中的表現,那根本就是壓倒性的優勢,身為工部尚書的黃承彥以及將作寺卿黃月英,那臉都快笑成一朵花了,旁邊眾人自然也是開口稱讚,同時也有一群牆頭草讚揚天子的‘先見之明’。
不管怎樣,海軍總算是開了張,而且還抓回了一萬俘虜,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南洋諸島的開發問題——這樣的話大漢只需要派些技術人才和指揮人才就可以了,勞動力是現成的。
劉軒還由此想到,吳國的那些降卒都可以這般處置——當然要是打到一定程度了,他也不介意將吳國的人民都收到大漢治下。
這樣的話,就得給那些降卒定些個盼頭:比如,幹上幾年,表現良好的就可以放走,免得這群人消極怠工混日子。
而且等到這些人回到家中,過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之後,也不會再升起反心。
“嗯,就應該這麼整!”(未完待續)
第87章加快腳步
~。……~于禁針對南洋,進一步就是澳洲,甘寧那邊已經佔領了北美,目前針對南美進行著‘清理’工作,雖然進度緩慢,但時不時都會有好訊息傳回來。
“這麼來看,整個地球落入你手似乎就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閒來無事,在自家花園中亂逛,幾個妃子也都隨在身旁,說著說著就談到了目前的情勢。
“對了,那個冉閔……你不會讓他一直當議郎吧?”
“議郎怎麼了?”
“這個冉閔不是打仗比較厲害的嗎?怎麼不讓他當個將軍什麼的?”
黃月英與劉軒說這話的時候,貂蟬那幾人都在那邊賞花什麼的,恰好都走開了,所以黃月英才能抽個空問出這些。
劉軒一邊望著不遠處那幾位,然後抽個空說了句:“這時候的俊傑大多是文武全才,做什麼都行!而且,像他這種統帥型的,就算是待在朝中也一樣可以展示自己的軍事才能!”
“你是說,讓他進兵部?”
“看情況吧!”
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