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3/4 頁)
盡,不算到萬無一失了不肯出手。若是一個計策他轉頭就想到了問題,那麼這個計策就絕對不會採用。
比如演義中被很多人批評為諸葛亮最大失誤之一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就不肯採用。
因為變數太多了,根本無法保證這個計策的順利施行。
當然,就劉軒來看,子午谷奇謀本身就是狗屎,破綻太多,不用才是正常——後來魏國大都督曹真引兵從子午谷想要奇襲漢中,結果走了大半年愣是沒走過去,最後無奈下只得退兵轉了回來。
總之,諸葛亮是小心謹慎的性子,使用計策也多是規規矩矩的安排。兵法中有正有奇,諸葛亮就是那種以正為主,甚少出奇制勝的性子——所謂空城計,也是逼的沒招了才用。
而龐統剛好與諸葛亮相反,可能是性格造成的,要劉軒來分析的話,這貨可能是因為自己容貌醜陋大異於常人,所以打小就有一種自卑心態。
為了證明自己,他就玩命的學習,並且好出風頭,比如原本演義中那段,自覺劉備沒看重自己,他就特意演了那麼一出,要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然後迫使劉備客客氣氣的請自己回去——出奇制勝一旦成功,那當然是大出風頭。
好出奇制勝的人,對於陰謀詭計什麼的自然無比精通,而自身精通這些了,用來以此推測別人行動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比如賈詡、郭嘉兩人——賈詡是陰沉肚子裡全是壞水,郭嘉這貨也是好出風頭的騷包性格。
所以劉軒看來,龐統是非常適合幫自己推測西域行動的人。
果然,才一詢問,龐統都不需要思索,立刻就道:“陛下……西域諸國所圖者,西涼之地!”
“西涼?”
御書房就懸掛著一張地圖,這個地圖是最新的,除了大漢目前的領土勢力之外,還包含了周邊幾個國家勢力,並且上面還黏貼著一些東西,表示了其目前與大漢之間的關係——紅色是敵對,綠色是盟友,只是地圖上紅色不少,綠色是一點看不到。
“西域諸國所轄土地,相比大漢來說要貧瘠許多,而且有不少國家深處荒蕪之地當中,所以對於大漢的土地這些國家一直覬覦非常!”
其實這個時代莫說西域諸國了,中東那旮旯也不像是後世那樣遍地黃沙,多少都有些綠色。只不過雖然有綠色,卻不見得適合耕種,這就是為什麼亞洲諸國中除了華夏文明大多都是遊牧民族。
對於大漢的土地,這些國家一直都羨慕非常,同時也不只一次的想要將大漢的土地掠奪過去。
只是西域諸國的勢力比較弱小,當年大漢設立西域長史府的時候,就打過不只一戰,沒有一次是西域國家獲得勝利,被打的叫苦連天的西域諸國這才漸漸老實了起來,再也不敢對‘上國’進行挑釁。
不過情況似乎有算變化?
“許是因為大漢前些年虛弱非常,這些國家以為有機可趁?”
前些年大漢虛弱的模樣,所有人都看在眼裡,所謂的西域長史府所統轄之地也都被西域諸國瓜分了大半,只留下一部分還在大漢統治下,而劉軒登基之後也只是將西域還剩下的包括西涼、敦煌等郡划進涼州,整個西北也以守勢為主,並沒有想過去將以前西域長史府的大片勢力範圍收歸回來。
龐統將這些情況一一陳述了一遍之後,立刻就分析出了結論:“陛下早些年以平定天下以及針對東北鮮卑為主,西北始終沒有動作,所以這些國家以為大漢沒有餘力兼顧西北了!”
雖然大漢的實力一直在提升,可西北諸國以及西北面最讓大漢忌憚的羌人部落始終沒有和大漢真正起過沖突,時間久了他們難免會覺得:“漢人根本不敢和我們作對!”,若是再出一些個有野心之輩,同時有心人在從中教唆一番,難免會升起一些心思。
“哼,既然不聽話了,那就適當的教訓一番吧!”
實際上劉軒怎麼不想收回西域之地?可是那地方有點遠,就算現在有懸浮車,可只要沒有百姓遷移定居過去,那始終就是一塊飛地。
如今大漢剛剛打下一大片土地定為遼州,並且制訂了詳細的發展計劃,可在百姓遷途上始終進展的不順利——漢人就是如此,恨不得生老病死都在老家,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他們死也不肯搬家。
早些年黃巾肆虐之時,就有許多家族不肯離開,結果慘遭黃巾賊軍的屠殺和劫掠,這一部分中人又以年老長者最多。
反倒是一些年輕人當家作主的家族早早就搬家躲過了那次災禍。
如今大漢雖然太平了許久,可那二十多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