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3/4 頁)
不知道敵手就在自己正對面。否則無論以鄒?的習慣和破虜軍現在的戰術白天肯定對著前面的土丘多轟幾十炮直接把達春送回老家去。
“背主謀事所憑只有謹慎二字。大人若不信儘管把我殺了。我家將軍的名字恕不能言時機成熟時他一定會再派人與大人聯絡!”來人雖然精神極度緊張卻很有膽氣聽出鄒?言語中的不信任意味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地答道。
幾個當值的部將把手都放到了刀柄上只待鄒漢一聲令下就將來人拖出去砍掉。雖然據斥侯們彙報此人和他的同伴被巡夜的蒙古輕騎追殺是九死一生逃得生天的。但兩軍對壘用計無不用其極很難保證他不是達春的死間故意派來誘惑鄒?改變戰術的。
誰都知道鄒?將軍對江南西路有著十分特殊的感情在很多破虜軍中高階將領心中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極其特殊的地位。多年來這片染滿了弟兄們熱血的土地無時無刻不出現在他們的夢中無時無刻不令其魂牽夢縈。
當年正是他們輔佐著文天祥趁著蒙古人內亂的機會殺進江西把萃不及防的蒙古“截收”大員們殺得丟盔卸甲。也正是他們憑著對地方的熟悉和個人的聲望半月之內為文天祥召集了數萬民軍。同樣還是他們一廂情願地想快光復兩江全境結果被西真奴李恆抓住機會把分散在各地的民軍一一擊破讓十萬壯士作了千秋雄鬼。
這麼多年了每當提起零水每當想起空坑破虜軍老兵們都覺得全身的熱血向頭上湧光頭上的茬子都要冒出來頂破頭盔。所以當奉文天祥將令跟著鄒統制、張唐、吳希爽攻略兩江之初大夥恨不得一日內把破虜軍戰旗插上贛州城頭用這面獵獵戰旗告訴當年那些死不瞑目的英魂時隔五年大宋的軍隊又打回來了。但隨著腳步踏討渾綿武夷山一穎顆激動的心又逐漸恢復了冷靜。
打了這麼多年仗血的教訓讓鄒?和半路出家的破虜軍將領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夥都不是什麼名將儒將。雖然在軍中的號召力很大一呼百諾。但實際指揮和應變能力未必比得上對手達春甚至連呂師夔、賽音德齊這種二流角色也比不上。所以運籌帷幕、決勝千里這種古之名將身上的傳奇註定與大夥無緣談笑間淨洗胡塵的豪言也只能用在鼓勵軍心的場合。與達春這種沙場老將決戰玩不得半點花巧只能憑藉實力紮紮實實地打好每一仗以不出錯來代替巧佈局。
元起朔方俗善騎射因以弓馬之利取天下。多年來騎射戰術一直是蒙古軍克敵制勝的法寶。每每臨陣他們的輕騎都會衝到敵軍面前以最快誰度?�1�7而過邊跑邊射出幾輪毒箭。然後依靠自己快的行動再次拉開和對方的距離然後又是新一輪的箭雨最後等他們開始衝鋒的時對手已經疲憊不堪。
而在戰略層面蒙古人沒有守土和後方的概念。他們補給基本靠搶開路基本靠殺。憑藉戰馬的機動性往往出其不意地搶到對手身後將對手的補給線和與後方的聯絡完全切斷。這樣用不了多久敵方就會陷入糧盡援絕的境地不戰自潰。
憑藉這種打法蒙古軍橫掃西域據傳言甚至打到了大夥聽都沒聽說過歐洲。在當年的江南戰場大夥也曾吃了元軍的大虧。從書本上學來的陣而後戰的打法根本不能與時代相適應即便偶爾在區域性小勝勝利的成果也轉瞬隨著全線的崩潰化為烏有。
所以當覺將指揮大軍與數倍於己的元軍打野戰後。鄒?與張唐、吳希爽等人召集軍中主要將領和指揮學院畢業的幕僚要求大夥群策群力想一條最穩健的克敵之策。大夥在總結的元軍的以往作戰方式和敵我雙方的優勢所在後提出了“以慢打快以步制騎分化瓦解攻心為上”的戰略。
元軍的最大優勢就是其騎兵其行軍的度和攻擊時的穿透能力都是以步兵為主的破虜軍無法比擬的。破虜軍之所以能在福建和兩廣屢屢擊敗元軍除了火器的優勢外福建、兩廣多山多水的地形和漫長的海岸線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而兩江和福建不同雖然達春所盤踞的江南西路和呂師夔龜縮自保的江南東路的也多丘陵但地勢遠較兩廣和福建平緩便利於蒙古馬揮作用達春在此地經營多年人脈上破虜軍也不佔絕對優勢。此外從雙方的人數上來看元軍的兵力也是破虜軍的四倍以上。
破虜軍的優勢在火器上火炮和鋼弩的出現無形中縮短了宋人和蒙古人在單兵作戰能力上的差距。甚至在士氣、攻擊和防禦力等方面破虜軍環雲示韶過了元軍。但無論火炮還是鋼弩都需要一個強大的後勤保障體系。一旦與後方脫節破虜軍的戰鬥力就會逐日遞減彈藥用盡的那一刻他們就會被打回原型。在近戰肉搏方面三個訓練有素的宋軍也不是一個蒙古人的對手。農夫出身的人和職業強盜在殺人經驗和技巧方面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