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因果糾纏(第1/2 頁)
家裡的稻子熟了。
梁渠有兩百畝的稻蛙,稻蛭,十一月進入收穫期,驗收成果。
不出意外,明年夏天會大量擴產。
昔日朝廷賞賜龍血馬,梁渠沒有找牙行,僱傭一個熟練的馬伕,反而找楊東雄要來了十二三歲的範興來,楊家馬伕的小兒子。
無他。
家生子用起來安心。
家生子不夠,便找同鄉,同府、同縣、同鎮、同村,地方越小越好。
需要人手,此為其一。
擴大影響,此為其二。
梁渠上書院時,沒見過,但聽過。
縣試的考場,往往要比更高等級的鄉試和會試豪華得多,只因縣試裡皆為本地人,地方豪紳捨得出錢修建屋舍,今後考得功名,有情誼在身。
反觀鄉試,考生來自天南地北,考個幾天,人家壓根不念你好。
楊東雄成為宗師,賺錢的法門多得是,無需拘泥於小小的武館。
好比梁渠拉上越王當“保護傘”。
武聖能庇護大生意,宗師便能庇護小生意。
然而武館不能停。
它是一個根。
一個楊家在平陽府裡的象徵、座標。
從平陽鎮到平陽縣再到如今的平陽府,大浪淘沙一波接一波,然只要根正苗紅的楊氏武館屹立不倒,影響力就始終能保持在水準線之上。
有影響力,就有人嚮往。
有人嚮往,就能始終牢牢的紮根地方。
此等好處,一時半刻顯現不出來,偶爾有一天,興許便會出現。
以梁渠個人經歷。
單一點。
昔日報名習武,同鄉李立波對楊東雄推崇備至。
故而哪怕三家武館中楊氏門檻最貴,要七兩銀子,梁渠依舊去了。
因果糾纏。
誰又說得清呢?
日子過的久,難免對地方生出感情。
無父無母。
師門在的地方,便是家了。
“優秀的弟子不必給銀錢獎勵,給學期,給拔高修行檔位,從三月,延長到四個月、五個月,從七兩,拔高到能喝藥湯的二十兩……中間要給胡師兄,向師兄提高待遇,平日裡多招優秀弟子助教……”
梁渠陸續列出多個舉措。
許氏默默頷首。
“你要真捨得,我便依你的去做,今後這份錢我單獨替你記著,權當給你攢彩禮,要想取用,說一聲便是。”
梁渠欣喜:“多謝師孃。”
“你手頭有多少鮫綃,我去安排,抓緊時間編織,十一月末當能上市。”
“不不不,千萬不急賣!”
“哦,為何?”
“此事得先麻煩許老太爺,找找宮裡靠譜的舊友,要不弟子先前怎會讓南娣姐特意叮囑您,需選能信任的夫人來,就是不想此物率先教旁人知曉。”
“此事同我爹有何干?”
“許老太爺當過光祿寺卿啊!幾十年京官,年年大祭分肉,總認識兩個大公公吧?多使些銀子,送到宮裡的貴妃穿上,讓聖皇品品。”
梁渠開個頭,滔滔不絕。
從送進皇宮,到上貢,建立品牌,限定數目,制定標準,飢餓營銷……
許氏一愣一愣的。
“師孃?”
“繼續說。”
“品牌有三點,名字、圖示、宣傳語,圖示的話,我有想法。”
梁渠環顧,見桌上有茶水,食指沾水,兩筆畫出一個圖示。
一個簡單的,有弧度的“y”,以此象徵鮫人魚尾,突出材質重點。
“名字和宣傳語弟子暫時沒想好,總之儘量不要複雜,要朗朗上口。”
許氏眸光微亮。
“聽起來頗具可行性,真按你說的辦下來,六十到一百兩之間不止。”
“太貴不好,買的人少,流傳會有難度,咱們要做的是把層次分開,分成高中低三擋,高的只送不賣,中低的有限度的賣。”
南娣瞠目結舌。
感情先前說的仍是一小部分。
小小足襪,能整出那麼多花樣?
許氏越聽越奇,打趣道:“你若去經商,定能成為一方巨賈,梁巨賈。”
“哪那麼容易,弟子說的全是好抄的,無名無分,多半不會有梁巨賈,而會是哪個劉巨賈,張巨賈。”
“我倒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