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但是他卻不能帶領所有的人馬退回仙遺城,因為他已經是帝國最後的倚仗,如果他敗退回去,恐怕舉國上下都會喪失了鬥志。
仙遺城固然還可以聚集五萬兵馬,若是把西方大漠邊緣的駐軍和與仙侍國交界處戍邊的軍隊召回,那麼整個仙遺國還能湊齊二十萬的軍隊,可是這二十萬軍隊也只能由他李逸風來統領,李逸風的悲觀在於,無論敵人的軍隊如何少得可憐,可是對方這種擒賊擒王的手段無法預防,或許應該回仙遺與國師祁順聯手,或許能夠預防對方高人,李逸風想到這裡,搖了搖頭,他依然沒有任何的把握。
李逸風最害怕的還是敵人小股高手繞過他的防線,直接滲透到仙遺城,直接在仙遺帝國的心臟也就是皇城動手,如果敵人那樣做,他李逸風在這裡的僵持也失去了意義。
必須馬上派人回去說明情況,讓國師祁順和皇帝做好準備。想到這了,李逸風立即寫了一封信,再派手下最受他信任的將領率領兩千人馬返回帝都。
如此一來,李逸風手下只剩下了六千軍士,他把大軍按照防禦態勢分佈,駐紮在距離東海岸五十里處,嚴陣以待。另外,又遣出所有斥候小隊,偵查東西南北四面的情況。
李逸風沒有把大皇子篡位之事宣之於眾,自古以來皇室之中的各種齟齬齷齪,都不是普通人可以知道的事情,即便丁俊升謀逆之舉昭然,也不是臣子和將士可以討論的話題,透露皇室傾軋是臣子的大忌,不論最終誰獲得皇權,曾經透露過這樣事情的臣子都不會有好下場。
他甚至都沒有針對他之前逃離中軍帳做出解釋,兵符在手,兵馬大元帥落荒而逃的原因不必向任何人解釋。他只是安排眾將率領各自麾下人馬嚴防死守,任何人都不可靠近軍營。
李逸風的考慮已經非常周全,他甚至已經想到了敵人直接去仙遺斬首的可能,只是他卻忽略了敵人滲透到軍營的機率,因此他沒有想到蔡陽的手段。
經過一整天的佈置,傍晚時分軍營已經紮好,李逸風親自安排營外哨卡,營內巡邏等防範事宜。設定了明哨暗哨遊動哨,釋出了軍中口令,李逸風認為在這樣的防範之下,如果敵人前來偷營,不可能達到突然的效果,也不會取得什麼勝績。
夜半,軍營裡寂靜非常,只有巡邏的軍士行走時踩在積雪上的“喀喀”腳步聲由遠至近,再由近而遠。
李逸風的大帳,帳簾大敞,燈火通明。李逸風捧著一部書卷心不在焉地讀著,已經半個時辰沒有翻頁。八名護衛手撫刀柄分立左右,嘴唇緊閉,目光直視前方,襯托得大帳的氛圍更加肅穆。
突然空中一聲尖嘯從帳口飈進大帳之中,帳中眾人只見一道金色光芒激射在離地三尺的空中,像是一支金色的利箭,箭尾處環繞著數道旋轉著的金色光圈,飛向了李逸風的咽喉,李逸風反應迅速,手中書卷脫手迎向金色利箭,帥案之下右腳支撐地面,左膝發力一頂,帥案向前方傾翻,同時右手抽出寶劍在身前舞出一朵碗大的劍花……
只是這些全無用處,書卷、帥案以及寶劍的劍炁甚至劍身,都沒有擋住這支呼嘯而至的金色利箭,沒有任何摧枯拉朽的激烈碰撞,也沒有利器穿刺紙張木板的聲音,更沒有金屬交擊之鳴,天地間彷彿就只有這一聲淒厲的呼嘯,金色利箭穿透了李逸風的咽喉,透體而出,又穿過李逸風身後的帥帳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李逸風不可置信地睜大了眼睛,他看見帥帳之外走進一個人來,赫然是丁俊升,緊接著丁俊升身前又鬼魅一般的憑空出現了另一個人影,李逸風最後的意識中記得這個人是那天用火球傷他的那個隨從,然後李逸風就重重地倒了下去。
此時旁邊眾侍衛才反應過來,正要動作,丁俊升已搶前幾步拿了兵符道:“兵符在此,諸將聽令……”
倪玉鵬和丁俊升一路潛行,用了六張隱身符才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了帥帳,過程雖然有些麻煩,結果卻是非常的利索。丁俊升以皇子身份握兵符在手,號令眾將聚集帥帳,順者昌,逆者亡,天亮之前,就掌握了這支軍隊。
天亮之後,丁俊升派出歸降的軍士到東海邊傳令,命令原有的五千人馬留一千人看守老巢,其餘四千軍士離開幾座海島,乘船登陸,一天之內集結一萬人馬,兵發仙遺城。
此外倪玉鵬命令,玄陰宗門下各島主、各洞主隨同蔡陽,攜帶糧草和剩下的女人跟隨大軍一併進發。
為了保證不耽誤修煉,倪玉鵬還命人加急做了一個超大體積的馬車,車廂為一丈二見方,八匹健馬拉動,用於路途上奪取女人元陰之所,他現在已經到了每天需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