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軍墳。此處地名為官墳嘴。
我們進老婆婆的屋裡看了看,甚整潔,因此處燒煤便宜,農家盤了很大的灶,有一家正把大塊生豬肉放在爐火上燒毛。老婆婆的床上還有蚊帳。問起老婆婆的生活,她說吃的不困難,就是缺少零錢。可能副業還發展得不夠。
我們與老婆婆合影留念後,返回。趙書記仍以習酒招待,此之所謂“氣死茅臺”者。因喝多了點,睡了兩小時。
今日為國慶前夕,與秋華在招待所中度過。如果不是熱情的主人,那就有點淒涼了。
十月一日
上午應約去習水縣廣播局收看國慶電視。多年不舉行這樣盛典了,逢五逢十搞些這樣的慶祝還是必要的。
下午二時,參加習水縣的慶祝大會。開會前主持開會的人還特意介紹我參加了。參加大會的約有五六千人。孩子們都打扮得很鮮豔,衣服穿得很好,說明生活改善了。比起舊社會“人無三分銀”的時代,已無法比了。原來習水稱為東皇殿,不足千人,原來的城址是一片爛墳頭,現在已儼然是一座新的城市了。
在等待開會期間,我寫了《題贈習水》詩一首。詩曰:
赤水三渡地,
至今流雄風,
往年戰績多,
明朝花滿城。
晚飯時,縣長、書記、武裝部領導以及縣級多人一同歡宴。我念了上面的詩作為祝酒詞。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十月二日
上午由縣委副書記趙康、何啟富陪同去二郎灘。習水海拔一千二百公尺,赤水河是二百公尺,因之一路仍是下坡。在將近二郎灘處,有小石林,並有錯錯落落的小山,風景頗不惡。“文如看山不喜平”,是很對的。大小強弱起伏,必須錯落有致,安排得極有情趣,才能引人。
“下面就是二郎灘了!”趙副書記說。我下車凝望,對面山坡有好一片建築,趙說“那就是郎酒廠,對岸就是四川了”。我們初看,以為兩山是連在一起的,再往下走,才看見赤水在兩面的懸崖絕壁間奔流。車子沿著絕壁的公路走了頗長一段,才望見二郎灘渡口。這裡較其他地方平緩些,兩岸皆有林子,對岸的林子錯錯落落像貼在山崖上似的。渡口處有一隻專供擺渡的木船。
我們停了車,下車步行。路上遇見一農民,坐在草地談了一會兒,他講起當年紅軍在對岸分鹽巴,大家來背鹽的情景。原來貴州極缺鹽,住高山上的人視鹽如珍寶,不是把鹽撒到鍋裡,而是用一塊繩子拴住鹽塊子吊在屋樑上,用時在鍋裡涮一涮就趕快提出來。二郎灘這個口子有八家鹽號,都是川鹽集中的地方。
我們在小村裡經過時,看到有兩棵頗大的黃桷樹,像經歷風霜的老人立在岸上。我們見到一個老太太,問這樹多少年了,她說有一百多年了,看來這樹是紅軍渡赤水的見證人。
我們坐在赤水岸邊的石頭上觀望了一會兒,趙康介紹說,這是紅軍二渡和四渡的渡口。當時搭的是浮橋,是用小木船和木板搭成的。我們還乘小木船過了河,照了幾張相,又渡回來,我開玩笑說,我們也是二渡赤水了。
我們回到習水時,已是下午二時,匆匆吃了點飯,休息了一下,並未睡著,下午又到縣人大為縣委、武裝部、人大、政協等題字。除昨天的詩題贈縣委外,還給武裝部題了一首:
昔年一荒村
今日一新城,
奔騰若赤水,
再作新長征。
由於筆不好使,寫得很不順利。又來了些學生要題字,由趙書記掌握次序一個個題了。
隨後是武裝部歡宴。宴會後又給各書記及攝影記者留念題字,直到十一時才回招待所,睡時已很晚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月三日
晨動身赴仁懷,送行者有趙興中書記等人。此次在習水停留三日,並過了國慶節,主要是這位老書記的熱情。他是習水人,五十二三歲了,據反映頗有能力,亦有懷抱,準備在一九###年提前實現翻兩番,但昨天給他題字時,他又說“我該交班了”,我給他寫了一個“奮進不息”。大概在心裡是會有感慨的。
因連日勞累,加上一連飲了幾次酒,今日又有冷雨,頗感不適。一路昏昏沉沉,雖昨晚服了一點感冒藥也未頂住。一路青山幽谷,也無精神看了。
車到仁懷,在武裝部吃了飯即到縣委招待所,直睡到下午四時。原來地委王書記讓徐文中陪我訪問,縣委今日不讓他來,讓縣委辦公室杜副主任接待,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