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寺丘野有泉石花竹者靡不遊,人家有美酒鳴琴者靡不過,有圖書歌舞者靡不觀。他所選擇的修建別墅的地點,就是伊水龍門。眾所周知,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就在這裡,就在它的正對面。白居易當年修建別墅的地方,現在已經闢為龍門東山景區,有香山寺、白園等景點,我曾去遊覽過。我驚歎於白居易享受生活的詩意高度遠非今日富豪所能比擬。
中產階層的人生寫意(2)
這就是他的一生。有升有降,有浮有沉,幸好看得清。
當然了,在其位還要謀其政。不是為民請命,犯言直諫,詩人也不會連連遭受被貶的命運。尤其讓詩人感到自豪的是,在他出任杭州刺史時,他在西湖修築的白堤,至今仍是西湖一景。
中產階級,小資情調,多麼誘人的字眼。古來萬千小民匍匐於生活的煎迫之下,連想都不敢想啊。在蟻民眼裡,那是一個夢想,是桃花源。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所以,在孔子儒家思想指引下奮力前行計程車子們,箱底下都壓著一本莊子。
生活,必須實實在在,但是還要有夢想。所以赫爾曼·黑塞在《荒原狼》中說:“中產階級氣質作為人性的一種存在狀態,不是別的,是一種均衡的嘗試,是在人的行為中,在無數的極端與對立中謀取中庸之道。”這話最圓通了,典型的東方思維。
達是最好,不達則隱。心裡有底了,就不會一條道走到黑,均衡一下,也就過去了。
但,均衡是一門藝術,運用得好,生活才富有詩意;運用得不妙,則未免帶些寒傖氣。
你看柳宗元,一句“欸乃一聲山水綠,巖上無心雲相逐”,好個與世無爭的樣子,既然“無心”,又何必言明,終是意難平。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那枝釣竿終歸是有所待的。釣名?釣利?還是其它的東西?當事者心裡最是明白。那輛自己執鞭駕駛、在阡陌間賓士揚塵的車馬,其轍印還是直通王侯的官邸。
說到底,他還沒有悟。
哪裡有白居易灑脫,灑脫得那麼富有生活氣息,帶著人間煙火色。
不會像莊子那樣,隱於飄渺的“無何有之鄉”,絕塵而去,高處不勝寒。
不會像陶潛那樣,隱於純淨的自然造化裡,縱結廬在人境,亦無車馬喧,孤獨著呢。
“跳舞的時候我便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最要緊的,是生活得寫意。其餘一切事情,執政、致富、建造產業,充其量也不過是點綴和從屬品。”蒙田式的田園牧歌生活,於我等小民,心有慼慼焉。
正如清代文人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裡所描述的: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悠閒,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恰是這種半玩世者,是最優越的玩世者。
中庸者,是最會享受生活者。
所以林語堂先生慨嘆:“最快樂的人還是那個中等階級者,所賺的錢足以維持獨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過一點點事情,可是不多;在社會上稍具名譽,可是不太顯著。只有在這種環境之下,名字半隱半顯,經濟適度寬裕,生活逍遙自在,而不完全無憂無慮的那個時候,人類的精神才是最為快樂的,才是最成功的。”
中產階級生活,是中國所發現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看破歷史的巨眼英雄(1)
赤 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是個大才子,世人稱之為“小杜”,以別於杜甫。他的詩、賦和古文都寫得很好,著名的《阿房宮賦》入選了《古文觀止》和中學課本,幾乎人人都能隨口哼出幾句。
杜牧還是個風流才子,“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