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第2/4 頁)
,華商即使是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奔赴德國人控制的前蘇聯地區。甚至是遙遠的聖彼得堡和莫斯科,購買當地的商品,銷售他們運過來的商品。
古德里安上將甚至購買了一隻中國瀋陽兵工廠原廠製造的漢陽步槍和早期型號的本溪軍刀,在他看來,這些倒是很有收藏價值,酒、香菸、打火機、麵包、黃油、乳酪、麵條、紡織品、呢絨、牙膏、香皂、收音機……軍隊想要的一切日常生活補給都可以從華商那裡購買到,質優價廉,比從德國、捷克、波蘭運過來的更便宜。
只要願意付錢,德軍的軍官們甚至可以買到一些珍稀的奢侈品,比如鑲嵌寶石的上海手錶,比如來自雲南的咖啡、雪茄,來自新疆的葡萄酒,還有一些熱帶風味的水果罐頭,以至於很多德國士兵會錯誤的認為中國是一個熱帶國家。
香蕉、菠蘿這樣的新鮮水果也能透過空運抵達伏爾加格勒,但只是到東岸,要透過商人的販賣進入西岸,價格高昂,至於其他各種玲琅滿目的商品讓古德里安上將覺得中國確實是一個奇怪的帝國。
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國家,即便是對偉大的納粹德國來說,中國也是一個異常繁榮和美妙的國家,彷彿什麼都不缺乏,很難想象生活在這個國家是什麼樣的感覺。
古德里安上將認為這一切都源自於中華帝國的龐大遼闊,資源豐富,以及接近5億的龐大人口,這使得他們擁有製造一切商品的能力。
他倒是很喜歡這樣的帝國,而德國要想達到這種水準的話,似乎還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那可能不是再打幾次大規模的勝仗就能決定的。
古德里安上將真正最擔心的地方正是對方的工業人口,那龐大的人口所能產生的工業製造能力有點過於離譜,德軍的情報工作一直存在很多誤差,遲遲不能確定薛嶽軍團的火炮數量,有時確認是1。7萬門火炮,有時卻高估出3萬門火炮,幾乎是整個中央集團軍群的2倍。
自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開動以來,德國人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德國的戰無不勝,哪怕是曾經強大的法國和前蘇聯也不堪一擊,所以,即便是面對中華帝國這樣的準世界霸主,德國人也並不是過分的擔心。
費多爾。馮。博克元帥和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正是這樣的心情,他們知道對手是很難對付的,德國很有可能在伏爾加河流域遭受重創,但是最終的勝利肯定還將屬於德意志民族。
在同薛嶽將軍的幾次會晤中,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曾經詢問過於兩軍可能爆發戰爭的問題,用薛嶽中將的話說——“如果一定要爆發戰爭,那總是有原因的,而最終的結果應該是雙方都能接受的”,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也是類似的判斷,打一仗總是再所難免,不管這一仗結果如何,雙方都不會無限制的長期打下去,因為那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如果他輸了,德國會繼續承諾不威脅中國人在歐洲的利益,並且將原本就屬於中國各財團的那一部分法國利益歸還給中國。如果他贏了,德國在法國所佔領的一切都將永遠屬於德國。
德國無意真正的威脅,也不會進攻西班牙、瑞典和瑞士。
元首對軍方保證過這一點。
西班牙和瑞典超過7成的外資來自於中國,而瑞士有一半的金融資本也來自於中國,這三個地方才是中華帝國在歐洲的利益中心,只要暫時不威脅到這三個地方,中德之間就沒有過於激烈的矛盾。
世界很廣闊,完全能夠容納德國和中國兩個世界帝國。
至於納粹主義的那種反有色人種的誓言和各種各樣的行徑,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覺得那些暫時還不是太嚴重的威脅,德國需要先強大起來。再解決一些負面因素。那樣,德意志民族就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族群。
出於種種因素的考量,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並不認為中德戰爭會像蘇德戰爭那麼激烈,因為雙方的實力都太強。都不可能徹底的消滅對手。透過戰爭證明真正的強者一方。最終就會順理成章的達成新的和平。
此外,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真的認為他有把握打贏這一戰。
伏爾加河兩岸佈滿了堅固而繁瑣的防禦工事,比起前蘇聯。德國和中國的防禦工事都有著更為嚴格的體系化,伏爾加河雖然寬闊,但是河流並不湍急,只要有足夠的準備,並且能用炮火壓制住對手,強行渡河和架橋的難度並不是特別大,這也使得雙方都積極的致力於用防禦工事來強化防守。
密集的機關槍和水泥堡壘將兩岸武裝成兩個馬奇諾防線,這就是攔在中德兩軍之間的天塹,也是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