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3/4 頁)
感!
很明顯,觀音菩薩也是在待機而動。山濤明白,值此之時,誰更能沉得住氣,誰就更容易抓住對方的把柄,行雷霆一擊。然。奈何者。山濤乃是欲有為之人,如此安然處之下去。形勢越發不利者,卻是山濤,再加上,時間又不允許,故而,山濤卻是不得不先行出手了。至於如何出手,卻有待商榷?
而今,天機星君盧昌於文曲星軍比干,盡皆在山濤帝輦兩側隨邑,故而山濤便向二人問策。“眼下南海嶽府一應如常,別無絲毫動靜,我等商討之應變大計無處可施,兩位星君可有何妙法應對?”
“此事說難難,說易,也易爾!”天機星君盧昌介面道,“帝君已然收攏西、北兩海之權柄,且並未授人以柄,威信已立。大勢已成,如水而下,無可抵擋。即便是真個交兵,引起佛道相爭,勝算亦佔了八成。
說其難,只是帝君擔心因南海之事而誤了地府之大事罷了!帝君雖有全盤之考量,但是臣下以為,帝君可存節制之念,而不可顯節制之心!需知拿到手裡地,方才真正屬於自己,唯有根基堅固,方可無後患之憂。
即便是南海之行遷延日久,但一旦解決,卻是可毫無憂慮的,整合所有力量,兵法地府!而若是此時因將來尚未付諸行動之計劃而種下了混亂之音,臣下恐帝君將來進退維谷!兩者相較,高下立顯。”
稍頓了頓,天機星君笑著道,“臣下妄自揣測,帝君心中想必已有定見,之所以詢問臣下,不過是為堅其心智罷了!”
山濤聞言,表情紋絲不變,依舊肅然,對天機星君地判斷也不置可否,轉而問向文曲星君比干。比干稍稍行禮,繼而沉穩無比的道,“臣與盧星君之言,別無二致!”僅說此一句,而後再不多言。
見其如此,山濤面色之上,終究是露出了些微笑容,淡淡的道,“兩位星君的確是與本帝不謀而合,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只是那位原本也算本帝師兄之人,可著實是一個機巧百變,玲瓏剔透之人。
本帝敲山震虎,其如何應之,本帝雖有幾番考較,但在其未出手之前,實難真個確定,心思不免有幾分踟躕。不過事到而今,卻是不得不當機立斷了!”
山濤的語氣雖然輕柔溫和,但隨著言語,山濤的面色愈發沉凝,目光也漸漸凌厲,陡然間,山濤喝道,“五路神何在?”
“小神在此!”說話間,五路神立時顯形,立於帝輦之側。五路神乃是專職侍奉山濤這個清虛大帝,為其傳遞訊息的神靈,平素皆匿跡一旁,非有召喚,不得而出。
“爾等速速前往普陀山觀音菩薩處傳旨,詔其即刻前來朝覲本帝,與本帝一起,巡視南海諸國國民!”說話同時,山濤以目光示意文曲星軍比干,比干是做慣了這等事情的,自然明瞭,即時按照山濤之意,寫好了一分鈞旨,交由山濤,加蓋璽印。
山濤取出驅山鐸,信手一晃,三山五嶽真形圖立時轉動起來,射出了一道黃光,印在了鈞旨之上。五路神接過之後,自然不敢怠慢,連忙雙手捧過,而後化作一道無形清風,飛速消失於南方天際。
這時,文曲星君比干笑著道,“帝君此招一出,算是將麻煩暫時踢給那觀音了。眼下我們卻是需要趕快趕路,我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那號稱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治下的諸方國土,是否較之西、海兩海要好上許多!
若果是如此,帝君詔之身旁,明升暗降可也,若是非如傳聞,則可依次論罪而處,也算合適!量來他人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這時,天機星君也插口道,“非僅如此,帝君行程若是快些,那觀音菩薩若是在接了帝君鈞旨,來得稍慢,便是一個大不敬之罪啊!”
山濤笑了笑,對於二人之言,山濤聽了自然是很舒坦,但是卻也明瞭此為寬心之語,不能盡信。他即行介面道,“那本帝就借兩位吉言了!不過,二位身為輔臣,還是多想想那些不利後果,定出計劃,以防到時應變不及啊!”
“遵命!”接著,文曲星軍比干與天機星君盧昌便儘可能地,將自己想到的,一條條羅列出來,並輔以應對之策。山濤大多是在聽著,但不時插口,對某些問題進行詢問,或對某個對策進行補益。
在三人談論之時,帝輦不知不覺已然跨過了兩海交界,進入了南海海域。一入南海,山濤便覺得大不一樣,微風和暢,波瀾不驚。舉目所見,不再是一片汪洋,而是一座座島嶼,或大或小,錯落有致。
山濤神念所及,那眾多島嶼之上,城池錯落,人口繁茂。而且非是於西、北兩海之中所見的“異人”。小島之上,自成一國,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