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下邊的《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這是他另外一個落空。世俗的補天的願望是落空了,他的愛情也落空了,惟一的一個可以心靈相通的人,最後是被拆散了,而且林黛玉死了。“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紅樓夢》的結尾還有一個偈語,所以如果按照王國維說《紅樓夢》是解脫,你看曹雪芹從他開頭的第一回的偈語,“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這不是一個解脫的話,《紅樓夢》的結尾的偈語“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而且《紅樓夢》還曾經有過一首詩,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所以我認為《紅樓夢》不是如同王國維所說的,完全是叔本華的哲學,是示人以解脫之道,而是一個真正的人生的悲劇。這是我個人的一點點的看法。我說得很零亂,可能有很多錯誤的地方,因為《紅樓夢》本來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大家都可以對它有很多的體會。我是介紹了王國維的評論,也談到了自己個人一點看法,耽誤你們很多時間對不起大家。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 來源:CCTV。)
曹雪芹的創作思想 -胡德平
央視國際2004年12月03日10:10
主講人簡介:胡德平,男,漢族,1942年11月生,湖南瀏陽人。中國曹雪芹研究會第一任會長。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大學文化。全國政協常委。2002年12月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黨組書記。
內容簡介:千古絕唱《紅樓夢》給後人留下了諸多難解之謎,作者曹雪芹是在什麼生存狀態下完成的這部著作?他的生存境遇和他的創作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1971年,北京西郊香山地區正白旗村39號院曹雪芹題壁詩的發現震驚了整個紅學界,一時,曹雪芹晚年是否在香山地區生活過成為學界關注、爭論的焦點。197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的胡德平聞聽此事後興奮不已,後經他多方考證,把曹雪芹晚年創作《紅樓夢》的範圍鎖定在了北京西郊的香山地區。甚至《紅樓夢》中人命、地名的來歷都和香山一帶有著密切聯絡。
每個人讀《紅樓夢》對它所隱含的精神,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毋庸質疑,作品精神的表達和曹雪芹的出身及其生活環境的變化是分不開的。曹家祖上和康熙皇帝的關係非同一般,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曾做過康熙皇帝的奶保姆,曾祖父、祖父、父親等三代四人連續65年做江寧織造,康熙六次南巡,四次由曹家接駕,可謂皇恩浩蕩。雍正初年,曹家由於捲入了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而被革職抄家,從此曹家一蹶不振。曹家被抄後,年幼的曹雪芹隨家人來到北京,他在親歷了家族的興衰,生活的富貴繁華到窮困潦倒的重大轉變後,把對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腐朽黑暗、封建禮教禁錮人的思想的悲憤和批判融進了《紅樓夢》中。
曹雪芹究竟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環境?這種環境對他的創作有著怎樣的影響?原曹雪芹研究會會長鬍德平精彩講述《曹雪芹的創作思想》。
(全文)
曹雪芹在香山有著怎樣的足跡,他的這些足跡見人見物,與他所寫《紅樓夢》的思想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絡,接下來,我們請胡先生繼續為我們講《說不盡的紅樓夢》,大家歡迎。
曹雪芹是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代,雖然我們的電視劇、我們的電影,把康乾盛世拍得很好,大家也很愛看,確實,清代的經濟發展,人口的增加,國土版圖的擴充套件,這是最鼎盛的一個時期。但是封建社會的各種矛盾,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央集權、皇權至上、專制主義、文化統治,加上我們的小農經濟,地主階級,這個也有它極其殘酷、極其專制的一方面。在這個情況下呢,社會矛盾也並沒有因為是康乾盛世就有所緩解。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也沒有是因為康乾盛世就得到很大的改善,這個也是沒有的。所以呢,是在當時清朝的皇帝也知道社會矛盾很尖銳。尤其不同的是呢,除了社會矛盾之外,還有個民族矛盾,少數統治民族和眾多的被壓迫的這些多數民族矛盾和漢族也是很強烈的。在這個情況下,雍正他作為一個有為的封建統治者,他一方面,他也是鼓勵生產發展經濟,另外一方面,他也是為這個社會上了很多的桎梏、枷鎖。為了維護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