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
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東亞人真的特別地信奉儒家思想,而且根深蒂固!大家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和思想曾受到過很大的摧殘,聲勢浩大的“批林批孔”運動讓儒家思想在一代人心目中貼上了最“反動”的標籤。即便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它的基本思想仍然頑強地保留了下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每一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基本教導。以我個人的經歷為例,在我小時候,我母親就總是教育我要節儉,要懂得與人為善,要尊敬師長,要孝敬長輩,要努力,要上進等等,當然也包括那些“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儘管我的母親並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甚至還曾經參加過“批林批孔”,但她可能原本就不知道,她所講述的這些其實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肯定的是,我所經歷的絕不是個案,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有過這樣的成長經歷。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在談到他的成長史的時候就曾表示:“我是在上海典型的中國家庭中長大的。我的家庭並不很新潮,是很傳統的家庭,中國傳統觀念對我早年影響很深。事實上,祖父為了讓我學到更多中國傳統觀念,還特地接我到蘇州去住,這使我與祖先們更接近。也就是說,我的成長基本上是受到儒家觀念的影響。”
這一切都足以說明儒家的觀念、思想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多麼堅強的地位。它其實已經深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當然,我認為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並不在於那些嚴謹深奧的道理,而更多來自於那些最淺顯、最基本的人生指導之道。
就學說本身,儒家所講述的很多道理或許確實沒有什麼特別出奇的地方。就像許多人所說的那樣,和市面上流行的勵志小冊子內容很相似。但是,那些勵志小冊子無法比擬的是,儒家思想給了東亞人一個集體的價值觀,而且根深蒂固。也就是說,儒家思想讓這些受其影響的國家的民眾在人生的價值觀上有了勵志的基礎。
或許這就是受到這種思想影響的民眾,普遍都能夠比其他地方的民眾更努力、更勤奮、更積極、更節儉的原因吧。
儒家思想對東亞國家的影響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並非只有中國人才如此的勤勞節儉。實際上,東北亞數國,就是我們所說的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幾個國家,如日本人、韓國人等也都是工作非常狂熱的民族(這或許也就是這兩個國家能更早地踏入經濟起飛陣營的原因之一)。當然,就具體的民族性而言,他們與中國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中國人做事的目的更著眼於物質財富,而日本人則比較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比如,日本人很看重那些將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極致的人。這也是工匠、技工等職業從事者總是能夠在日本得到極大尊重,並且總是能夠產生頂級的技工的一個重要原因。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從事發展政治學、發展經濟學和發展社會學研究的西方學者大多是不看好東亞的。他們認為拉美在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程序中,具有很多東亞根本無法比擬的優勢。譬如拉美靠近美國和加拿大,而這兩個國家連在一起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市場經濟體系,而且這兩個國家又是高科技、高等教育強有力的輸出國,拉美國家都可以從中大大受益。此外,拉美所有國家的自然資源也都非常豐富,經濟發展環境相對來說要優越得多。所以,當時大家都認為,從可能性方面來講,拉美應該更能夠早日脫貧並進入到收入較高國家的行列。
但事實剛好相反。現在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發達、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了,而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這“亞洲四小龍”也已經進入到了高收入經濟體的行列。與此同時,中國大陸、越南更是奮起直追,其經濟發展的勢頭都要遠遠強於拉美國家。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我認為與各自的民族性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中國、日本、韓國三國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其國民都非常勤奮。
例如,一些日本政治家在公開演講的時候經常引用《論語》裡面的語句。日本各地都有《論語》學習班,有些政黨還設有《論語》研究會。現在東京的孔廟已經成為中國“國學”大講堂,《論語》朗讀班期期爆滿。據相關報道,最近幾年日本還湧現了一批重視《論語》教育的公立中小學校。日本東京世田谷區小學一年級新設了講授《論語》和漢語詩歌的課程,櫪木縣足利市規定中小學有義務讓學生誦讀《論語》。透過讀《論語》、品《論語》,日本人因而將傳統文化推陳出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