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總是認為這個世界上,社會的形態、人與人的相處、人生態度等自然就應該是像我們身邊的生活這樣的。但如果我們看看外邊的世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人們的思想觀念與我們中國人有多麼大的不同。
在國外的中國人可以更加直接地與外國人進行對比。實際上,只有當和外界對比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中國人的生活態度與別人的差別——中國人是多麼得勤奮,多麼得能吃苦,多麼得能幹,並且還超級節儉。
大概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本書特別流行,並引發了輿論的熱烈討論和回應。書的名字叫《醜陋的中國人》,作者是柏楊。該書把中國傳統文化比作汙穢的“醬缸”,並把中國一百餘年落後的原因歸咎於祖先創造的文化——特別是儒教。
如今看來,這肯定是太片面了。
在我寫作本書的時候,不斷有人提醒我,當前中國人的生存狀況是多麼艱難,多麼不如意,希望我能夠新增這方面的內容。我想,這些艱難和不如意確實是存在的。正如《環球時報》上發表的文章《過勞死威脅中國白領》稱:“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中國的白領們在廢寢忘食地工作著。他們‘吃得比豬少,幹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同時還要時刻費心地揣摩老闆的一個舉動、一個眼神,警惕同行的競爭。這些都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都是事實。
但是中國確實也正在逐步變好。而且,我們還正在努力讓它變得更好!
最後重申一遍,我們有如此肯吃苦、勤勞、堅忍不拔的民眾,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牢不可破的財富!也因為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
我相信未來的中國經濟還會保持快速的增長。就我個人預計,至少達到目前韓國的人均GDP水平之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才有可能會放緩(這一方面是根據亞洲四小龍的發展經驗和歷程作出的,另一方面也是我個人估計的我國潛在的國民勞動生產率水平——即我國勞動力潛在的競爭力水平——可能在那個階段將達到一個峰值)。而到那個時候,我國也將會步入較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當然,這並不代表中國的經濟以及民生就不存在問題了。比如房價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將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第一章 引子(1)
20多年前,有誰會想到,中國的經濟會超過當時國人都感覺遙不可及,並且被認為是東亞經濟發展群雁中頭雁的日本,成為僅次於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第二號經濟大國?自1978年之後,中國的變化是驚人的。這種變化不僅僅反映在外觀的感受上,也反映在人們的內心、思維方式、社會觀念等方方面面。
中國人越來越自信了。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那時改革開放開始還不太久,我們開啟了國門,剛看到外面的世界。外國是如此繁榮發達,外國人的產品是如此先進,所有一切都讓我們中國人自愧不如。
因此便有了一個直到今天仍然在很多人話語中出現的詞——“崇洋媚外”。所謂“崇洋媚外”,有個極端一些的說法,認為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所造成的落後的過去,對“崇洋媚外”現象,我們容易理解,外國的經濟更發達,外國的東西就是比中國的好,中國人就喜歡外國產品。在過去的中國,國人的“崇洋媚外”不僅表現在對外國產品上,而且還表現在對中國的出口產品上。許多年前,中國有一個“出口轉內銷”的現象——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質量問題等,反正是原本要出口的產品不能出口了,需要“出口轉內銷”。但就是這樣一些有質量問題的產品也往往比原本內銷的產品更受歡迎。
很多人從小就被灌輸了這樣一種觀念: 買東西就要買外國貨,質量好,設計好,耐用。總之,就是洋貨比國貨都好。由於消費者如此迷信進口貨,以至於國外的舊貨、二手貨甚至洋垃圾運到中國後,在一段時間裡竟也成了人們爭相購買的“香餑餑”!
崇洋媚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長期落後造成的,有人認為這是由於“自卑情結導致的低自尊”。自近代以來,中國就已經成為“落後”的代名詞。當中國人還身著土布大褂的時候,西方國家使用的機械紡織機已能織造出更細緻、更便宜光亮的現代機織布了;當中國人還處在人力畜力、肩扛手抬階段的時候,洋人卻已經讓我們見識到了汽車、火車,而且賓士得飛快;當中國人還在使用烽火、快馬傳遞資訊的時候,西方已經開始使用電報、電話了;甚至,西文先進生產力給中國的社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