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時代》週刊的評價,以及無數這方面的事例,其實都反映了當下中國人的某些精神氣質。可以說,正是這種精神氣質,造就了中國目前的經濟奇蹟。
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都是由無數個單個經濟單位的競爭力所累積構成的。正是由於中國有著比其他地方更勤勞的民眾,也就是說我們有著更勤勞、更進取的工人、農民、商人、企業家,等等,加上又擁有了合適的經濟制度,因而我們就有了比其他地方更有競爭力的企業,也就有了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這些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也就是我們的產品和勞務總是可以大量出口,又總是能夠飛快地替代大量進口的根本原因。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的脊樑。
在同等情況下,我們往往可以做得更好。
我還曾聽一名浙江的企業家講述過一個故事。在浙江,有許多生產類似割草機或者是高爾夫球場輸送車這種相當邊緣的裝置的企業,而且很多效益都非常不錯,在行業內有著霸主一般的地位,成為“隱形冠軍”。他說,很多這樣的浙江企業家都有一個認識: 當他想要進入一個新行業的時候,總是會先去考察下這個行業有沒有中國公司已經參與。如果沒有,他就會進入;如果有,那他就堅決繞過。因為,其他國家的企業,無論是什麼樣的,哪怕實力再強大,他們都不擔心,相信自己的競爭力會很快超越這些企業。只有“中國的公司實在太難纏了”。
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所透露出的資訊中找到不少值得探討的問題。但至少它應當反映出一點,那就是它足以說明中國企業競爭力的強大和頑強,它的競爭力甚至連同樣出身中國的公司都感到麻煩和頭疼。
我還曾經在網上看過據說是一名印度人所寫的帖子,裡邊說的問題很實際:“一些合資企業為什麼到中國辦廠?並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最低。而這樣的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沒有中國人牛馬般吃苦耐勞的精神……印度的農業技術比中國落後,這主要是印度農民懶造成的。要是印度農民有中國農民這麼能吃苦,印度農村肯定要比中國富裕。”
但問題是,恰好中國有這樣一群能吃苦,極其勤勞、堅忍的人民。
比較中的結論(1)
本書是一本探討中國經濟奇蹟原因的書。不過除了在前言部分有所交代之外,本書並不多談制度方面的問題,因為關於這方面的問題,相關的記述已經汗牛充棟,講得太多了。因此本書也就不再用大量筆墨對此進行渲染論述,而是更多立足於中外生活形態和狀態的比較,從中發現問題關鍵之所在。
正如前文所說的,我當然相信,中國的經濟奇蹟是多方面原因綜合的結果,並不是說僅僅有中國人的勤勞就一定能創造出這樣的經濟奇蹟。如茅於軾老師所說,中國人一直都很勤勞,這從來沒有改變過,但是在以前卻總是很窮,過得朝不保夕。後來我們的制度改變了,改革開放,走市場經濟道路,然後中國人便開始變富了,並且創造出瞭如今的奇蹟。
如果要嚴謹地解釋中國經濟奇蹟產生的原因,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兩點,即中國人堅忍勤奮的精神,再加上遠較過去開明的市場經濟政策!
哪怕其他國家擁有比中國更好的經濟制度,他們的發展也都不如中國,除了上面舉出的中國工人令人驚歎的工作效率之外,中國人也實在太能幹了,實在太能“見縫插針”了,只要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能夠放開中國人的手腳。實際上,我們的改革開放,其實就是一步步地放松管制、束縛,給民間更大空間的過程。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所造就的一個個奇蹟大家都有目共睹。可以說,雖然國有企業仍然佔有大部分的資源,但是,是誰在與國際上那些強悍對手面對面的死拼中不斷地進取並獲勝的?是誰造就了我們絕大多數的出口的?是誰在最殘酷的市場第一線血拼,衝殺出一條血路的?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民營企業!雖然民營企業有很多問題,但是相對而言,他們的貢獻更大!而國有企業卻基本集中在那些資源更充足的、有更高門檻的領域中。
有這些能自發成長的民眾,我們完全可以對中國的經濟充滿信心。
本書主要講述中國人的勤奮和這種勤奮精神產生的原因。
在本書第一章裡,主要介紹了中國企業和產品非常強大的競爭力,以及這種競爭力的由來,即中國人有著讓外人無比驚訝的勤勞;在第二章裡,我對中國人的勤奮精神產生的原因進行了一些分析。我個人認為,中國人的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