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來倒也別有一番趣味,眾貴婦不由得善意鬨笑了一回,北靜王妃大約也覺得自己有些情緒外露了,想是有意剋制了一番,臉色略略恢復了平靜,跟著眾人把目光都投向了東平王妃,有那麼一點兒看你怎麼接話兒意思。
那東平王妃卻也笑得歡暢,見大家都看著自己,卻也繼續微笑著道:“哎呦,這就實在是慚愧了,我這也是逼不得已啊,我哪裡有北靜王妃好命,得了郡主這麼一樣心頭寶啊。雖說府裡頭有兩個兒子,可惜命裡竟一個女兒都沒有,眾位卻也知道兒子們大了,一個個就是會跑得沒影兒了,這一兩年,府裡頭就剩我一個了,那舊日至愛詩文字賦,竟無人共賞。如今見著了黛玉,我實在是心頭歡喜,一時難免忘形了,北靜王妃殿下可不要見怪啊,就可不知道我有這個福分沒有了。”
她這一番話,輕飄飄地轉移了眾人注意力,倒讓邱凌想起這東平郡王家兩位公子來,據說這兩位舊日倒也是名滿京都風雅人物,秉承其父教誨,本也是極其難得京城名公子。現今世子已經成婚分府別居,世子妃也是位名門千金,人自然也是極其聰慧漂亮,但無奈於這文學造詣上並不十分用心,又是才入門沒多久就傳出了喜信,身子又弱,王妃看著不落忍,已經免了她日常請安,要她在世子府裡好好養著了。世子也在東平王爺王妃面前告了罪,除了日常在朝中點個卯,做點子有沒工作,每日回王府中請個安之後,也就安心去照顧世子妃安胎了。二公子也是才定下了個望族閨秀,出了年兒就要大婚,現今也已經帶了人分府另住去了。故而,偌大王府內院,竟只有王妃一個正主,實在是甚為無趣兒了。
她這一回見了黛玉,自然也就生了個留她在身邊陪伴意思,這東平王妃看著文靜優雅,但竟也是個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一條道走到黑型別,既然有這個意思,也就留了點心,竟還真給她找了點舊日緣分出來,她一面重新命侍女們重新給大家斟了茶,一面已經將她發現娓娓道來。
又是一盞茶時候過去,眾人這才知道,原來這王妃家說起來同林家也還是有淵源,甘家祖上同林家祖上封侯那位侯爺也曾有過些交往,據說有一位祖姑奶奶還差點同林家結過親,雖然說後來陰錯陽差沒有成,再後來林家封了侯,又移居去了維揚,漸漸地聯絡便少了,但這舊日淵源還是在。邱凌聽著這話,心中十分不免感慨,所以說,貴族世家為什麼能這麼長久地延續下來,果然,往上數個四五代,總有一兩代有那麼一點牽扯,這麼一聯絡下來,搞不好,整個京城,諸侯王公,大家都是有親。
聽了這個訊息,黛玉雖然驚詫,倒也沒有小家子氣地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按著禮數先謝過了王妃厚愛,然後自然還是把那套“事關重大,黛玉年幼不敢擅作主張,待回府稟明瞭父親再親自來王妃府上答覆”話說了一遍,小小年紀,應答已經是十分得體,自然給眾人留下了更加好印象。東平王妃一口應允,然後又道自己也預備稟明王爺親自同黛玉之父林副都御史大人協商此事,以示正式。
她這裡滿心歡喜地定下來,一回頭卻見北靜王妃猶自在那兒悶悶不樂,便過去笑道:“這事兒原是我急切了,但也請娘娘不要如此傷懷,萬一過幾日我當真有這個福分收了這孩子做義女,自然還是要好好感謝娘娘引薦,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小郡主雖有王爺孃娘照料,但總歸在府中無有年紀彷彿玩伴,想來多少也有些寂寥,屆時若娘娘不見怪,我便會常常帶著黛玉來北靜王府叨擾,咱們母女幾個一處品茗論詩,說笑玩鬧,豈不樂乎?”
北靜王妃聽了這話,自己想了一回,倒也是這麼個理兒,而且東平王妃既然搶佔了先機說了這收義女話,她心裡就算再不甘也不好當面翻臉,只有勉強笑著敷衍了幾句,其他兩位世子妃並一位將軍夫人見了這場面自然也是趕緊上來跟著圓場,笑著搶白了幾句“這兩位娘娘好夠偏私,巴巴地兩對兒母女一處玩笑,竟也都不說帶挈帶挈我們一道兒”之類話。少不了又說笑了一回,至此,氣氛才終於正常了,看看地也是該散時候了,這一回菊花,也總算是賞完了。眾人便一道謝了東平王妃,告辭各自回府。
黛玉回去,連房也沒回,衣裳都來不及換,便直接去了林如海書房,將此事一五一十地稟告給了林如海,不想,林如海竟面色平靜,絲毫沒有什麼驚異之色,見了這情形不只黛玉有些詫異,就連邱凌都有點愣住了,黛玉方欲問時,林如海卻含笑看向她道:“汝父年已半百,近來時感力竭體衰,又早已無續室之意,汝素來體弱,年又尚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雖有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可依傍,終非萬全,今既東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