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 頁)
裡霧裡說了半晌,無外乎什麼人才匱乏,野有遺賢不得用之類。趙禹咂摸半晌才反應過來,老先生這是在勸諫自己要開選士之路,而不是依靠原本簡單的舉薦抑或徵辟。所謂選士者,無外乎科舉。
隋唐以來,科舉便是國朝選拔人才、收攏人心的最可靠手段。哪怕以元人朝廷之強勢,也不得不在這一個方面做出妥協。不過這種國之大典,卻非草率就能舉行。尤其現在滁州仍然只是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鎮淮總管府,且不說根本沒有資格舉辦這種掄才大典,即便勉強為之,也難收到奇效。
因此,聽完朱升的話,趙禹皺眉沉吟道:“這件事,似乎有些操之過急吧。”
朱升連忙說道:“倒並非即刻便辦起來,不過必要的準備也該提上日程了。待集慶城下,平定江南之後,方可能立時著手去做。”
趙禹想了想,便點點頭,說道:“老先生所言正是,不若就先造一造勢。”
送走了朱升,趙禹也禁不住笑起來。他是趙宋皇室後裔,在滁州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尤其大哥這一通鬧,益發搞得人盡皆知。這一番利弊權衡,也難講清楚。若說趙琪搞這勸進把戲,也並非全都一無是處,最起碼,在江南士紳心中已經埋下了一個意向。
而另一方面,他繼任明教教主之後,在劉伯溫等人引導推動之下,更成了廣大明教眾心中尊崇無比的現世明王。
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身份,雖然未必不能共存,但其中更深一層的對抗矛盾,卻委實令人玩味,哪怕連趙禹自己,都有些分辨不清。或許就是當中這一絲模糊,令到朱升這種老成持重之人,都隱隱生出一絲急迫,迫不及待要用科舉之事來一舉壓過民間正如火如荼在籌辦的明王法會。
想了半晌,趙禹便離開府衙,在府衙門口遇上了老莫派來迎自己的僕人,往新家中趕去。
一邊走著,趙禹還在思忖朱升所提議籌備科舉之事。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這是亙古不易的訓誡。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是無數讀書人千百年來一直未變的追求和夢想,對於人心的聚攏更有超乎想象的奇效。若能施行出來,的確是一件大大的好事。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還在於是否能夠成功拿下集慶。
然而,朱升這席話,卻給了趙禹一些啟發。他行至半途,突然折轉道往殷天正府上行去。
楊逍、殷天正等人的府邸皆安排在城南一線,尚算幽靜的一片區域。這些明教久負盛名的頭目,因為趙禹還未有暇具體安排,因此地位有些尷尬。朱升等人軟中帶硬的提醒,加之趙禹本人的意願,便連官場虛銜也不好給他們安排。
殷天正也算得灑脫,放手天鷹教之後,身邊沒有留下任何一個天鷹教老人,就連府裡聽用的僕人,都是劉伯溫臨時安排來的。
趙禹現在萬眾矚目,走到哪裡,聲浪便傳播到哪裡。等他到了殷天正家門前,老鷹王和聞訊趕來的楊逍等人早已經等在門前。
寒暄一番,眾人入府去,坐定後,趙禹望著殷天正笑道:“鷹王老當益壯,可有教書育人的打算?”
聽到這話,不獨殷天正,楊逍等人神色也突然變得古怪起來。(未完待續。)
231章 釜底抽薪講武堂
聽到趙禹這番話,眾人神色皆變得古怪起來。
不待殷天正答話,韋一笑已經先一步捧腹大笑起來,指著殷天正大聲道:“殷白眉,教主這是在譏諷你這老傢伙不學無術呢!你這老傢伙,識得字可有你的年齡多?”
殷天正老臉一紅,卻也不甘示弱指著韋一笑說道:“咱們多年老兄弟,哪個不曉得哪個。這句話,教主可說得,楊逍可說得。至於你,哼哼,你識得字可有我兒子年齡多?”
此言一出,眾人皆鬨然大笑。
待笑過後,趙禹正色道:“我說這話,卻並非為了譏諷鷹王,而是真的有這個考慮。這世上,可並非只有識文斷字,道德文章這一個行當。耍刀弄劍,拳腳功夫,同樣有大大的文章可做。”
聽到這話,殷天正愣了愣,才問道:“教主是問我有沒有再收徒弟的打算?這卻是沒有想過,年紀大了精力也越發不濟,膝下兩個孫兒教導起來,都要煞費苦心。”
趙禹擺擺手,說道:“卻非是這個意思。我的打算是,準備在滁州設立一所專學拳腳武功的學堂,且暫叫做講武堂吧。可以預見,未來許多年,神州戰火未必就會消停,隨著日後總管府所轄疆土越來越遼闊,無論是保境安民、巡風緝盜,還是兩軍交戰時攻城陷陣、偵查斬首,都需要大批勇武之人。軍隊之中雖也遴選精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