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論。
不過趙禹不拘哪樣都還遠遠未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倒不介懷於矛盾之爭。不過這番思索倒給他的養氣法又添一個新思路。
黃裳筆記中開篇第一句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引自道德經的話的確微言大義。可是當時趙禹讀來,只見到後半句,卻忽略了前半句。這時候琢磨起來,才覺得用之武學有些不妥。
天地之大,元氣充盈,大有底蘊去損有餘補不足。而人卻不然,終究不及天地那般廣闊,若強將這天地至理用於己身,最終只能取箇中庸之道,落了下乘,將本來的長處抹殺掉。這般看來,武功修煉,只能補而不能損!但又何處補來?
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趙禹所理解的範疇,就連黃裳筆記中都未提及。這也讓趙禹認識到,自家練習的養氣法雖然精妙,終究還未臻至大成。不過他也不心急,往後還有大把歲月足夠他去補足。
認真學習飛刀絕技的同時,趙禹也領會到李純的心意,對傾慕書法的李慕文教導格外用心。
李慕文人倒勤勉,問題在於啟蒙功夫就做差了,雖然許多年來筆耕不輟,書法上卻徒得個外殼難觸到神髓,就如人被抽去骨骼,失了最重要的風骨,不論怎樣苦練卻難有成就。
這問題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只在於李慕文年歲已經大了,思想成熟,一時間難以扭轉過來。趙禹也不強令他修改錯誤,先不傳他起勢用筆的竅門,卻讓他每日拿起筆來在紙上肆意塗抹,不求形意。
李慕文這時已經將趙禹奉若神明,對他的吩咐言聽計從,都不計較內中是否有深意。說來也奇,這般肆意塗鴉幾日,他的心思竟漸漸靈活起來,原本讀書日久養成的呆迂氣竟都消散許多。
這時候,趙禹才開始正式教李慕文書法。李慕文卻不知書道易放難收的道理,再學得字來,以往經驗手法竟變得陌生許多,寫出的字如孩童塗鴉,慘不忍睹。
那李成儒最近都安分,老實呆在家中,有時也湊到趙禹面前聽他講一講書法之道。這李成儒見到兄長學書幾日,字跡竟變得醜陋不堪,忍不住道:“大哥以前寫字那般周正,比西街代人寫書信的王鐵筆寫的都要漂亮許多。學得幾日來,怎麼寫起來比我的字都還難看了?”
李純叱道休得胡說,不過他心中都有一樣疑惑,只是不好開口詢問趙禹。
反倒李慕文這段時間學下來深有體會,說道:“你們哪裡知道,師傅這是在教我破而後立。將我過往迂腐僵硬的經驗全都打破,眼下我雖還不成,卻能看到眼前一條康莊大道,前景光明!”
山東水患雖然稍稍遏制,但因錯過農時,災情越發嚴重。數以十萬計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只是天下大亂之勢已成,又有何處能容得他們覓到生機。
李家莊耕隱於世,卻並非超然世外,也多多少少收到影響。田野間,瓦舍下漸漸出現流民身影。
身處俗世中,超然物外獨善其身都是奢望。李家莊左近田莊地裡種下的莊稼方冒出青色,便被災民拔去充飢。當地民眾與災民衝突幾次後,尋上莊來求李純仲裁一番。對此李純也沒有太好主意,保得鄉眾利益,卻又難免會掐斷災民活路,實在為難。
趙禹勤練武功的同時,都仔細觀望李純要如何去應對。這都是他遊歷天下想要學到的東西,驅除韃虜並非一句熱血口號那麼簡單,落到實處除了奮勇廝殺,百姓生機同樣重要。若天下民眾都斷了活路,縱搶回神州大地又有何用?
損失已經造成,再計較已無意義。李純聯絡左近幾名鄉紳,組織起鄉勇隊巡視田野,並分發鐵具讓災民開墾出荒地來,種上許多收穫得快的作物,並將災民引到梁山泊左近,狩獵打漁,貼補食用。雖然這樣來仍不能遏制災情,但卻給了人一個活命希望和機會。
前朝時這般重大災情,朝廷都會以工賑災。只是元廷眼下爭權奪勢得厲害,又苦於遼東金人之亂,原本該當官府的責任,這時節都轉嫁到鄉野有公望的鄉紳身上。趙禹在一邊看李純殫精竭慮籌劃對策,才知人要掙扎活下去這般不容易。
這一日,李家莊來了幾名訪客,言明要拜訪李純。李純將幾人請入院中,於亭中談論許久。
趙禹正教導李慕文一上午的書法,走過來卻遠遠看見李純揮掌劈斷石桌一角,然後那幾名訪客便面色難堪的離開了。
趙禹心下好奇,走到李純身邊問道:“李莊主,可是惡客臨門?”
李純面帶倦色,驀地嘆息一聲然後請趙禹坐到他對面,問道:“當日梁山上聽趙兄弟評論宋江等是非,大受啟發。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