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2/4 頁)
杜睿確實聞言大笑,道:“世兄,嫂夫人無須如此。”
說著看向了小狄仁傑,道:“你懷疑我的學問不行,那我該如何證明自家的才學,才能讓你放心!?”
狄知遠見杜睿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還以為杜睿惱了,更是急得不得了,若不是在杜睿的家中,只怕此時他已經請家法了。
為了給他這個兒子找個老師,他可當真是愁白了頭,狄仁傑自小便聰慧異常,給他招來了老師,沒幾天就被問的跑了,要不然他也不會動了給狄仁傑找杜睿這個天下聞名的大才子做老師的注意。
杜睿擺了擺手,道:“無妨!狄仁傑!你只管來考較,看看我是否夠資格做你的老師!”
狄仁傑自始至終都面無懼色,眼珠轉了轉,道:“小子聽人家說叔父才思敏捷,今日小子有些問題,叔父可能作答!”
狄知遠怒道:“豎子!再敢亂言!”
杜睿一擺手,道:“古語有言,君擇臣,臣亦擇君,況且如今令子只是擇師而已!只管問就是!”
()
狄仁傑有了杜睿撐腰,居然像個小大人一般,道:“敢問天有頭乎?”
“有頭。。”
“頭在何方?”
“在西方。《詩》雲:‘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也。”
“天有耳乎?”
“天處高而聽卑。《詩》雲:‘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無耳何能聽?”
“天有足乎?”
“有足。《詩》雲:‘天步艱難。’無足何能步?”
“天有姓乎?”
“豈得無姓!”
“何姓?”
“姓李。”
“何以知之?”
“天子姓李,以故知之。”
(這段取自《三國演義》,小弟實在不想再弄些腦筋急轉彎來貽笑大方了,古文學有知之甚少,只好摘抄一段,大家勿怪,至於文中杜睿做三國一事,請選擇性遺忘。)
()好看的txt電子書
狄仁傑問得快,杜睿答得也快,待狄仁傑再沒有難題可以出的時候,一張圓潤的小臉上,不禁寫滿了懊喪。
杜睿笑道:“你方才問的這些,和我答的這些,你是否都在書中看過了?”
狄仁傑點了點頭,道:“胡亂翻翻,那些《詩經》什麼的,我也不大喜歡,有人說風雅,我卻覺得枯燥的很,根本就不是大學問。”
一旁的狄知遠聞言,忙喝罵道:“混賬!你這小畜生小小年紀,如何敢編排聖人的經義!”
杜睿笑道:“不妨事,那些風雅頌什麼的,便是小弟看來也沒什麼大道理可言,不過是些民歌罷了!唱唱覺得好聽,但裡面又哪裡有什麼治國的大學問!”
狄知遠聞言,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杜睿是名聞天下的大才子,他說無用,他還真不好反駁。
狄仁傑聽了,不禁一陣拍手,道:“好!叔父說得在理,那我要是拜了叔父為師的話,是不是就不用在學這些東西了?”
杜睿笑著搖了搖頭道:“那些詩書經義雖然對治國上無大用處,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卻可以修身養性,自正己身,讀還是要讀的,要不然的話,若是一個人再有才學,治國上再有見解,卻德行有愧,這個人也不是個真正的君子。”
狄仁傑看著杜睿,納悶道:“叔父說君子,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君子呢!?”
杜睿沒想到狄仁傑還有此一問,笑道:“所謂君子之道,始於孔子。然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不僅限於‘君子’一詞,還包含了‘士’、‘仁者’、‘賢者’、‘大人’、‘成|人’、‘聖人’等,都與‘君子’相關。如果將這些論述都包括進來,《論語》一書,所論最多的,無疑是關於君子的論述。君子可以說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當然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人並非天生就是君子,要成為君子,必須加強修養。修養不僅包括內在精神的修養,還包括文、藝的培養。孔子講君子,主要是從道德品質上立論的。君子由原來意義上的有位之人,演變為孔子心目中的具有理想人格之人。雖然孔子也講聖人,但是在孔子看來,聖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在孔子看來,君子的反面,即是小人。《論語》中君子、小人對舉者甚多。孔子將君子、小人對舉,是為了透過對照,彰顯君子的品質。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禮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