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怎麼啦?”
“發生了什麼事?”
隨著榜單公佈,大夥兒在雅間都呆不住了,紛紛湧出廳堂來,廳堂空間可就大得多了,熱鬧非凡。
人太多,兩三份榜單明顯不夠,就有不少人被擋在圈子外面,固然跳起來都無法看到具體內容——這時代,讀書人近視的可不少,又沒有眼鏡可用。
越是看不到,心裡就越是焦急。
梅雪海等還留在雅間內,沒有看榜單,率先聽到這麼一聲有異常理的驚歎,都不禁露出疑惑的神情。
下一刻,答案揭曉了:
“天下第一才子競賽書法單元,成績甲等者三人,排名不分前後:梅雪海、宋曉峰、葉君生……”
梅雪海與宋曉峰皆為江南三大才子,聲名綽越,成名已久,躋身三甲情理之中,關鍵在於“葉君生”這個名字,實在有點刺眼,讓人第一時間不大好接受。
古問道眼勾勾望著榜單,他的名字出現在乙等第三名處,名次不算低,可以說還超過了預期,本來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當看到葉君生的名字出現在甲等欄處,筆筆劃劃,張牙舞爪,所有的興奮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從不敢相信到只能相信,一股濃濃的挫敗感猶如烏雲蓋頂,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哈哈,我就說了,君生必定晉身三甲,贏了,贏得好。”
劉天辰的笑聲張狂得都有點忘形了,但這時候,誰都沒有反駁的勇氣。
“這位才子,你輸了,不會賴賬吧,有這麼多見證呢。”
得理不饒人,劉天辰可不願給古問道臺階下。
雅間內,梅雪海臉上還帶著笑容,只是分明僵硬了些,忽問:“葉君生所寫書法,所寫何句?”
正文 第兩百三十章 對子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一幅對子,對仗工整,語句深入淺出,卻發人深思;而那二十二個飽蘊個人風格的大字,下筆蒼勁,筆畫有力,墨意真像透入到紙裡頭似的,怎麼摩擦都摩擦不掉。
觀望此聯,首先吸引人目光的並非這一手好筆法,而是對子深刻的寓意,以及字裡行間所自然而然表達出來的寬闊胸懷。樸素簡單,幾乎沒有多少辭藻而言,可遠比那些花團錦簇般的文字更加深得人心,越是咀嚼,越有意蘊。
揚州學院,公榜廣場處,聞訊而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是看到抄錄下來的榜單,而心感疑惑的人,懷著好奇的心思奔赴而來,要親眼瞧一瞧:那葉君生何德何能,竟能佔據三甲位置,與梅雪海宋曉峰並駕齊驅。
本來諸多不服的心氣,可在看完葉君生這一幅字後,盡皆默然;原本喧囂的聲浪頓時變得悄無聲息。
在場諸位,基本都是才子,才子眼光自不等閒,作為識貨之人,一眼看下來便知道這一幅字所代表的價值了。
字好,對子更好,妙手偶得,相映成輝,幾無破綻。
相比下來,無論是梅雪海或者宋曉峰的作品,都黯然有些失色,落了下風。假若書法單元前三甲細分名次的話,毫無疑問葉君生的字會獨佔鰲頭。
此子,不簡單呀!
對於許多人而言,葉君生的名頭基本源自他那幾首傳到江南的詞作。至於其他,瞭解不多。
正因為了解不多,這才產生出許多輕視之意,當初盤口時,葉君生的名次就遠遜他人。而不少江南才子更是早早放出豪言:要讓葉君生這個所謂的北方第一才子水土不服。落個灰溜溜的下場。
熟料風雲突轉,在第一場的書法競賽單元,對方大放異彩,幾乎搶奪了所有的光環。
評委組已有詳細的評語下來,評點葉君生對子的為“二十二字,而有仁者之心。”
自古聖者重“仁”。
心繫天下,即為仁。
評論之高,實屬罕見,足見在他們眼中,葉君生這一幅字真是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高度。
對於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已為無上榮光。
自古文人相輕,能折服他人,尤其折服的是一干老氣橫秋的名家。著實不易。
此訊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外傳,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甚為轟動的一件事情。本來這次才子競賽便屬於焦點,焦點中又爆了冷門,備受矚目。
於是乎。當場不少才子按耐不住便鋪開文房四寶,準備即時臨摹,把葉君生的作品拓下來。
然而一個意料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在諸人臨摹的時候,磨墨舉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