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這製作符篆,並不算一件難事。尤其是有大量的紙箋練手之後,學習起來更加簡單。
林暮教父親如何使用符模,如何製作紙箋。
數千株七星草,足夠林父製作很長時間。
隨後,林暮將自己所用的金竹筆的神識印記抹去,讓石頭祭煉之後使用。隨後又將丹青筆送給母親,教會她祭煉之法,幫助她祭煉成功。
三人分工明確,林父負責製作紙箋,石頭和林母負責制符。
只是兩人剛剛涉獵制符之道,手法極其生疏,連基本的線條都畫不直,歪歪扭扭,如同蚯蚓一般。
林暮慶幸自己當初在地攤買了兩打低階符紙,隨即讓母親和石頭用這低階符紙練手,省下寶貴的七星紙箋。
林暮也將雲煙筆祭煉成功,開始用七星紙箋學習製作中階符篆。
只是中階符篆的製作,比低階符篆要複雜十倍不止。線條更要繁複玄奧,林暮用去五個時辰,才堪堪將《爆炎符》完整畫下來。這才不過是第一步而已,中階符篆和中階術法相差無幾,用出之後,修者在短時間內,仍能控制符篆的走向。這就需要制符師在制符時,要在符篆上留下牽引神識。
就是這一步,讓林暮傷透腦筋。
第一步的畫符林暮如今已能輕鬆完成,只是在符篆中留下牽引神識,對他來說,卻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
林暮現在的神識已能和築基中期修者媲美,按理說製作中階符篆也不是什麼難事。
但令林暮覺得無奈的是,他一直沒有掌握好牽引神識的儲存手法。
每一次,他剛剛向符篆中輸入神識,符篆便會莫名被激發,《爆炎符》就會在身邊炸裂。
第一次炸裂時,雖然林暮已有準備,及時躲開,但仍然被炸得面目烏黑,渾身衣服破碎。
之後的試驗,林暮都是小心翼翼,地羅傘在一直身前守候,只要林暮察覺出不妙,便立即將《爆炎符》丟出去,隨後支起地羅傘的黃sè護罩,將自己護在傘下。
林暮一連報廢十五張《爆炎符》後,終於找到問題所在。
原來每一張符篆,都有自己的特殊構造。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決定符篆能否穩定的存在,那就是符心。
符心並不是符紙的中心,它是整個符篆的中心。
林暮是再三研讀那位店主所給的玉簡之後,方才明白。
牽引神識一定要留在符心上,才能保證整張符篆的穩定。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林暮有的放矢,開始有意將神識留在符心處。
只是每一張符篆的符心所在位置,都完全不同,林暮的成功率並不高。
十張《爆炎符》,林暮現在只能做成三張,剩餘的七張全都炸裂,化為灰燼。
每一張符篆的炸裂,都代表著林暮五個時辰的功夫白費,一張七星紙箋的報廢。
稍稍令林暮欣慰的是,林父製作七星紙箋的速度很快。基本上每天可以製作出半打,五十張左右。雖然剛開始的幾打紙箋,製作得不是很jing良,裡面的紙漿並沒熬到均勻透明的程度,以至於紙箋中還能看到細碎的草葉。但林父很快調整,之後的紙箋製作,並不比林暮差多少。
以林暮的速度,每天也不過消耗三張七星紙箋左右。林父製作紙箋的速度要遠遠超過林暮的預期。
和林暮一樣,林母和石頭二人,在經過大量的練手之後,成功率也有所增加。
那兩打低階符紙,被兩人消耗一空後,共製作出三十張《冰彈符》,十五張《火彈符》。
兩人的成功率都只在二成左右。
這樣的成功率,並不讓林暮覺得意外。一是兩人所用的符紙太差,成功率本身就低,二是兩人剛剛學習制符,手法還不是很熟練。
這二百張低階符紙用完之後,林暮讓母親和石頭用繼續用七星紙箋練手。
這一次,成功率大增,翻了一番。
兩人的成功率可以達到四成有餘。
隨著時ri的增多,成功率更是在慢慢提升。
五十天後,林父將所有七星草都消耗完畢,除去報廢的靈草之外,一共製作出一千五百張七星紙箋。
兩個月後,林暮和母親、石頭三人,將這一千五百張七星紙箋消耗一空。
這次的收穫林暮還比較滿意。
林暮自己共製作出二百張左右中階符篆,成功率已經超過四成。
林母和石頭二人,共製作出五百張低階符篆,成功率已經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