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她賭了一晚的氣,現在想來不免自責,殊不知孩子的焦灼和苦痛到了母親那裡總是要翻倍的。她第二天又去了幾家書店,仍然行而未果。回家看到失望又焦躁的我,她輕輕地說,不急,媽總有辦法。
是的,媽總有辦法,為了給我買書,湛江城中大大小小的書店都曾有她的身影,可這次,唉,希望應是寥若晨星的吧。
我萬萬沒想到她的方法竟是這樣!當兩天之後她將一本影印好的書遞到我手上時,我不禁震驚,我知道家中雖然並不拮据,但這也太奢侈了吧?!媽媽笑道:“沒什麼,只要你可以學有得所,只要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這錢也不會白花。”愛,就這樣被她印進了書裡。
我的書櫃與媽媽的衣櫃之間的函式關係似乎是成反比的,我的書櫃越大,媽媽的衣櫃越小,我的書櫃越滿,她的衣櫃越空,就在一滿一空,一大一小的對比之間,愛,縈繞在我身邊。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在於我,卻是“書中自有真情在”,那是母親青出於藍的期許,是母親望女成鳳的企盼。這深沉而熾熱的愛;又怎是我的“讀書破萬卷”和似孔夫子的“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就叫“韋編”;絕:斷;相傳孔子讀《易》時,三次翻斷牛皮繩,後以此泛指勤奮讀書,刻苦治學。所報答得盡的?
天道酬勤
“你那麼勤奮有什麼用?”這是我在奧數班的一次大考中大失水準後聽到的一句話,我不知道當時說那句話的同學是什麼意圖,譏諷,嘲笑抑或僅僅是想開我的玩笑。但在那時,這句話卻如一支冰稜,直透我的心,不痛,因為已冷得麻木。
我一直都認為勤奮後的失敗不應被人嘲笑,只有那些終日不思進取又幻想可以成為人上人的荒謬才有可笑之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錯,這是老生常談,可嘆的是這一陳詞濫調很多人卻不能謹記於心。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都在實踐著這一真理,證明了這一真理。“晉車胤好學,家貧夜讀無油,乃取螢火囊之,借其光以照讀書;孫康寒夜讀書無油,乃出庭前,映雪光而讀;漢代朱買臣貧而採樵,不廢讀書,方砍柴時,置書於林下而讀,負薪而歸,懸書於擔頭,誦而步行。”古人留下的千古美談應由今天的我們來發揚光大。
然而,我卻發現,現在的校園裡,有著這麼一種錯誤的觀念,它認為,勤奮的人不聰明,不值一提。在持這種觀念人的眼中,似乎只有那些每天蹬著賽車、聽著MP3、打著籃球、上網咖玩得天昏地暗卻還能在全級三甲競賽中勇猛奪冠的人才值得欽佩。於是,有些人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甚至晚上挑燈夜戰,白天無所事事,以此想博取“天才”的美名,實在可笑。
是的,真正的天才確實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這樣的天才天下能有幾個?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擁有普通的智商、普通的思維,若這些普通人也像天才一樣“不受之人”,那麼就“得為眾人而已矣”了。
再說,天才還是要“受之於人”的,也要有勤奮助其一臂之力。先看看手有生花妙筆的江郎吧,一篇《別賦》述盡天下斷腸的別離,一篇《恨賦》道盡古今抱恨終身的餘痛,其飛揚的文采令人拍案叫絕。然而他晚年卻因疏於練筆,詩文不進,以致落得個“江郎才盡”的謂嘆。再看看金溪那個年方五歲便已名動一時的天才方仲永吧。雖然可以“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但父親的“不使學”導致了他的“泯然眾人”,終落得王安石《傷仲永》的扼腕嘆息。由此可見,天才若是疏於練習,懶於學習,也會淪為常人甚至不如常人,後天的勤奮學習比天賜的稟賦更加重要。
相信勤奮,相信努力,只有這樣,成功才會相信我們,讓我們把這一聯鏤刻於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txt小說上傳分享
寓情於景
聆聽了老師一番教誨之後,翻開語文書細細推敲,才算明白了《香菱學詩》中的三首詩境界相差竟如此懸殊。第一首意思膚淺,第二首過於穿鑿非常牽強地解釋,把沒有這種意思說成有這種意思。,唯有第三首句句寫月,又句句寫離別,把孤苦無依的感情融合得天衣無縫。
明白了這一點,我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麼總是寫不好寫景文章的道理了。記得以前寫寫景文章,翻來覆去也不過是什麼“天上的星星眨眼睛”之類的陳詞濫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