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必然。
政法大學不僅是A市也是全國著名的政法類院校之一,已有五十三年的歷史。培養出很多法律界精英,在公檢法領域都有佼佼者。做出的卓越成績讓政法大學聲名遠播。A市中級法院的院長,市檢察院的檢察長,分局的副局長都是畢業於政法大學。這也是很多家長選擇這裡的原因,他們相信這裡是孩子出人頭地的搖籃。而喜歡法律的學生也把考上這所學校作為自己的理想目標。
國際經濟法專業是政法大學的招牌。很多同類院校開設了這個專業,但只是紙上談兵,脫離實踐的教學是無法想象的,所以畢業於這個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無法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無法把所學付諸所用。而政法大學在這方面很突出,教授專業的老師都曾參與過國際大型貿易的合同審查,教學過程中也經常以實際中發生的貿易事件做範本,這就非常有利於學生很快了解國際經濟法專業的實質,從而完成好本專業的同時,也能做出研究和創新。
四個人來到選擇這裡,都有各自的原因。
艾伶不用說,是父母的決定,父母替她做的選擇。艾伶的父親是A市中級法院的的副院長艾政學,當然想女傳父業,一早就讓女兒朝這個方向發展。平時都讓女兒看法律方面的書籍,就連小說也要是這個題材的,哪怕是偵探類的也要靠點邊,他從沒想過女兒適不適合,願不願意,這就是典型中國家庭的教育的方式。他們設想的是:女兒透過國家司法考試,然後不論當律師還是做公務員都會得到父親的強有力幫助,女兒的人生才會走向正規。這樣艾伶就順理成章的進入了這所A市最好的政法大學。
和艾伶差不多際遇的是小左,一樣的父母之命,沒有自己的選擇成份在裡面。小左的父親就是市檢察院的院長左林,和艾伶的父親同在一個系統,但相交不深,只停留在公事方面,所以兩個孩子也從未見過面。就是這個相同的家庭背景,成為後來艾伶父母極力撮合他們的主要原因。所謂的門當戶對,小左才是最好的物件。而讓這兩位業內位高權重的人士沒想到的是,因為兩個孩子的相識,成為一家人的他們,最後陷入了絕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