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3/4 頁)
心等候。
另一邊澠池城中,張玉攜張奎,高蘭英夫婦屍身來見張奎之母,老夫人得知兒子,兒媳雙雙戰死,失聲痛哭,張玉好一陣安慰才勸住,最後道:“這條盡忠報國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如今也算求仁得仁,不必太過悲傷。”
老夫人好不容易止住哭聲,擦乾眼淚,“吾兒為國而戰,雖死無憾,是不知日您所言封神之事……”
張玉擺擺手,打出老夫人的話,“我知道你想問什麼,放心,確有封神之事,只要你好好活著,你們母子還有相見之日。”
老夫人從張玉這裡得到肯定答覆,頓時鬆了口氣,再次謝過,便將府中下人遣散,帶著最後的幾個丫環,僕人以及提前收拾好的金銀財物暗中出城,這些都是張奎提前安排好的,顯得很是從容鎮定。
張玉待府中之人盡數離去,獨自一人站在帥府大門處,等待一個人的到來。(未完待續。。)
第367章 太乙真人身死 榜上第二金仙
張玉沒等多久,便有一人匆匆而至,卻是張奎手下兩員副將之一的鄭樁,如今張奎夫婦戰死,鄭樁便成了澠池縣中地位最高之人,鄭樁陣知周軍兵強馬壯,戰將眾多,非自己可擋,不知何去何從,便來請教張玉。
鄭樁來到帥府,見府門大開,無人看守,分明人去樓空,心中一驚,忙上前去,見張玉正站在那裡,因為鄭樁與張奎私交不錯,倒也見過張玉幾次,還受張玉指點過武藝,忙上前行禮道:“鄭樁見過老師,不知府中人後去?”
“只剩老弱數人,留在此處無益,反倒容易遭了劫數,我安排他們離開了,你來此處又有何事。”
“這……”鄭樁略一遲疑,還是決定實話實說。“如今主將陣亡,城中群龍無首,我等不知該如何是好,想請老師幫忙拿個主意。”
“這有什麼好說的,如今城中你地位最高,一切你說了算,而現在你有兩條路了走,要麼獻城投降,要麼緊守城池,等待援軍到來,再破周軍。”
鄭樁作悲憤狀,“我與張奎將軍向來交厚,如今將軍連同夫人死於周將之手,我欲為將軍雪恨,只是周武能人異士甚多,只恐……”
“好了,你的意思我明白,我在此等你便是為此事,原本我只想保護張奎後宅家眷,讓他無後顧之憂,只是闡教行事太過,我一怒之下斬了韋護,不曾想宰了小的,惹出老子,俱留孫又來,無奈之下又滅了懼留孫,如今我與闡教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你若選擇死守城池,我自會助你,但凡有人前來挑戰,便交我處置,你若獻城投降,我也不會攔你,我們就他別過,待殷商援軍到來,我投身其中,日後戰場相見,我也不會手下留情。”
鄭樁聽罷,沉思一陣,最後一咬牙道:“如此周軍之中的能人異士便拜託老師了。”言罷便轉身離去,安排守城之事去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因為兩軍互有忌憚,皆閉門門緊守,未曾主動挑戰,這日姜子牙正升帳議事,忽有軍政司來報:“雷震子領燃燈道人,太乙真人兩位道長來至。”
姜子牙忙領門人至轅門迎接,見得來人喜道:“見過燃燈老師,太乙道兄。”隨後想到懼留孫與韋護之死,一臉悲傷道:“弟子慚愧,因我之事累及門中之人慘死。”
燃燈嘆息一聲,說道:“子牙不必自責,天地自有定數,懼留孫身在劫中,上榜卻是無可奈何之事。”
太乙真人上前道:“子牙寬心,我等此來必為懼留孫道兄與韋護師侄報仇雪恥,來時我等得掌教指點,那張玉雖有不死之身,吸吶一切靈力,卻有極限,吾之九龍神火罩想必能夠將其燒為灰燼,若是不行,還有從大師伯處借得紫金葫蘆,無論何人,只要收進去,不過一時三刻便會化為膿水。”
燃燈,太乙二人到來,姜子牙頓時有了主心骨,放心安排起軍務來。次日升帳,太乙真人上前曰:“貧道一往,會一會那張玉,看他如何玩兇,敢害我闡教門人?”
燃燈道人曰:“吾對那張玉亦有好奇,同去。”姜子牙點齊兵馬,領兵出營,太乙真人來至城下,指名張玉來見。不消片刻,張玉步行出城,後有鄭樁領兵壓陣。
太乙真人見一黑衣道人至陣前,問道:“你就是那害我道兄的張玉?”
張玉答道:“然也,你之此來想必是為那懼留孫報仇而來吧?”
太乙確定來人身份,怒氣勃發,劍指張玉,叫道:“即知我來意還不束手就擒,我還能給你來個痛快,否定讓你生死兩難。”
張玉大笑道:“你有何本事敢在此狂言,既然自己找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