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頁)
不知如何選擇,請嶽翻提一提自己的意見,同時,他讓天使委婉地提出了一些小小的想法。
“朝中如今爭吵十分激烈,從早到晚,相公在時,能處理很多事情,相公如今不在,陛下饒是雷霆震怒,也難以完成三五件事情,官家已經十分苦惱了,不知,相公能否酌情考慮考慮,儘早回朝呢?”天使很委婉很為難的如此提問。
嶽翻把寫好的奏摺遞給天使:“還請天使代為將此奏本提交陛下,臣希望將家人一起遷到北京居住,這樣,既可以解相思之苦,也可以時時刻刻侍奉在陛下身邊,不知陛下是否可以允許,臣即刻收拾行裝北上,若是不便,臣便將家人安置在相州湯陰老家,儘快趕赴北京。”
天使大為驚喜:“老奴定然幫相公提交此奏本,相公心懷天下,老奴甚為敬佩,老奴這就趕回去,還請相公北上時走官道,官家一定還排除了一些使者前來詢問相公國務,老奴也會提醒他們,不至於使得使臣到來時沒有見到相公,耽誤了國務。”
嶽翻點頭:“多謝。”
當天中午,吃過午飯,嶽翻和前來拜訪的方浩進行了一次交談,數年不見,方浩極為激動和愧疚,也訴說了他在嶽翻走後的故事,時間緊急,兩人交談了一個時辰之後,方浩紅著眼睛離開了嶽府,而嶽翻也在半個時辰之後,帶著全府離開了吉州,離開之時,廬州城萬人空巷,紛紛前去送別嶽翻,這位吉虔二州的大恩人,江南南路的守護之神。
沒有他,就沒有吉虔二州如今“南國仙域”的美稱,吉虔二州的山珍特產也就沒有銷路,山人這一職業也就沒有存在的可能,大家也就無法過上正常的生活,更別說如今大量出身吉虔二州的人們在朝中軍中為臣為將,為家鄉掙足了臉面,甚至有人說是吉虔二州挽救了大宋,這話在某種程度上並不誇張。
“為國為民”的四字錦旗被百姓們自發的送給了嶽翻,大家都說,吉虔二州地方太小,人口太少,嶽相公能力太強,這樣的小地方是不值得嶽相公來治理的,嶽相公應該去朝廷治理天下百姓,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所以,吉虔二州不敢留下嶽相公,只是盼望嶽相公此去一路安好。
大家淳樸的讓嶽翻想哭。
他的三年光陰和兩年的奮鬥沒有讓大家失望,沒有被大家遺忘。
這就夠了。
國存我死,為國為民,嶽翻覺得自己在大宋的日子已經圓滿了,為人為臣,他都做到了最好,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極致。
不知不覺間,嶽翻也開始用最高的道德水準來要求自己,約束自己,時時刻刻警醒自身,讓自己始終不會忘卻自己的身份,地位,還有應該做的事情和不該做的事情,嶽翻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嶽翻了。
嶽翻離開了,走得非常坦坦蕩蕩,數萬百姓夾道送別,一直送到了吉州邊境,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嶽翻並不像那麼快就離開,但是朝中的形勢讓他不得不提早做了準備,儘快離開。
走在路上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嶽翻遇到了三波使臣,都是趙桓派來問計的,或許在不知不覺家,趙桓已然非常習慣嶽翻幫他出謀劃策,並且拿出結論,趙桓曾經很驕傲的對身邊的近臣們說,唐太宗有房謀杜斷,而朕有嶽卿一人,即可比擬房杜。
嶽翻有文人的智慧,更有軍人的果斷,這是他最優秀的地方。
他自己尚且沒有注意到,而趙桓卻深刻的感覺到嶽翻離開之後,一日比一日艱難不順利,嶽翻在時,他只需要坐在上首聽著臣子們討論,然後時不時的給出一點自己的意見,並且聽取嶽翻的最終結論,然後下達最終命令,讓大家去做就好了,他實際上並不勞累,就算是勞累,也能覺得十分充實,因為往往一天可以做出十四五個結論,做很多事情。
但是如今,他們也是爭吵一整天,吵得趙桓腦仁兒都疼,卻連三五個結論都很難得到共識從而被下達下去開始做事,大家都在吵架,而不是在做事情,這彷彿和嶽翻還在的時候差了十萬八千里,趙桓明顯的發現自己對朝堂的掌握力度不夠,嶽翻在時,藉助嶽翻的巨大威望和超強能力,還能壓制群臣,而此時此刻,強勢的宰相李綱和不願臣服的樞密使吳用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東府西府的矛盾也在加劇,東府內部矛盾也在加劇,文武之爭再次死灰復燃。
趙桓發現自己的缺點在哪裡,只是,他需要一個人來幫助自己改正,並且爭取時間。
嶽卿,你在哪裡?(未完待續。)
三百二十三 趙桓期盼著嶽翻的歸來
“老夫早就說過!務必要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