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這一點,徽宗皇帝也難得的重點提醒。
張英面對著能夠把遼人打的落花流水的女真人有一種很不安的感覺,尤其這個女真族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越是接近燕雲地區,張英就越是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尤其是一路上路過河北各重要軍事種地,張英愕然發現這些地方的軍事設施已經基本崩潰,禁軍駐軍尚且潰爛不可言,更別說廂軍和民軍,當年澶淵大戰前後為了防備遼人而設定的遲滯騎兵動作的數百里澤林也基本乾涸,沒有任何作用,人為設定的第一道屏障沒了,那麼大宋的屏障就只剩下了士兵的血肉之軀和黃河天險。
但是熟知草原民族南下規律的漢人定然瞭解,草原狼南下狩獵,一定是在秋末風高氣爽的時節,那是草原上牛羊肥碩,戰馬壯碩,正是戰鬥力最強的時候,到了夏初才會離開,和草原人戰鬥了數千年的中原漢人太瞭解草原人了,無論他們是什麼民族,有什麼國號,都不會改變他們冬出夏歸的習性。
他們不怕冷,漢人卻一直有冬季不動兵的習俗,雖然一千多年前被白起打破規律,不過冬天,漢人的確不能把戰鬥力發揮到最高。
當初建立大宋定都開封的時候,太祖皇帝趙匡胤就想過要遷都長安,但是沒能得逞,於是定都開封就這樣定了下來,可是太宗皇帝北伐失敗之後,面臨著極端劣勢,他想要改變一下失去燕雲十六州以後華北平原一馬平川的現實,於是,召集他的智囊們想辦法,最後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挖溝,引水,把海水和黃河水引入華北平原,在黃河之北,燕雲之南的某個位置,挖了一條長長的澤帶,泥濘不堪的土地,多植樹木,試圖讓泥地和樹木遲滯遼軍鐵騎的突擊,讓宋軍有一個準備的時間,甚至可以把遼軍困死在這片沼澤地裡。
但這終究不是沼澤,澶淵之盟以後,河北百年無戰事,軍備廢弛,軍營都成了菜市場,那片沼澤軍事地還有人去維護?早就幹了,一點用都沒有了,張英一路走來,所見所聞都讓他大驚失色,他也很快就意識到,這樣下去,他們完蛋了!沒有任何勝利的機會,或者說有了勝利,但是沒有後援!一樣失敗!
北宋的軍事特點,就是中央強,地方真空,除了四京有大量常駐禁軍,邊疆有特殊編制的邊軍,地方的廂軍都可以忽略不計,那是雜役兵,地方上根本沒有武力,遼人一旦突破了邊疆防線,那麼河北除了北京大名府和真定府河間府之外,幾乎沒有有兵力反擊的地方。
自己一旦崩潰,邊防一旦崩潰,那麼整個河北都完了。
嶽翻當初說的,河北傾覆,或許真的有可能發生!甚至不止河北,江北都有傾覆的可能,東晉的悲劇,甚至真的有可能發生在大宋身上!
一定要找一個辦法,就算是死,就算是全軍覆沒,也要保證不會有北敵南下,或者說要安排好防線,至少要撐到西軍趕來中原支援,否則,開封府都要危險了!
辦法是什麼?辦法在哪裡?整個河北亂成這樣,爛成這樣,而他只有軍權,沒有政權,甚至軍權還要被監軍掣肘,還好,監軍是老搭檔譚稹,譚稹看到了河北的真實情況後,也是面色鐵青,急急忙忙寫奏摺,徹夜和張英商議這該怎麼辦,他忠誠,甚至可以為了皇帝去死,所以不用擔心他會做危害大宋的事情。
可以和他商議。
“河北之地,糜爛至此,我可算是開了眼界了,之前是想都不敢想,居然到了這個地步,三郎啊,你看這可如何是好?咱們只有二十萬人,這河北之地,沒有四十萬勁卒,怎麼守得住啊!”譚稹和張英私下裡關係還不錯,所以譚稹私下裡也就稱張英為三郎,此時更是憂慮不已。
張英長嘆一聲,苦笑道:“早些年相州平叛之時就該想到,區區數千盜匪,居然橫行河北,大名府數十萬禁軍居然不敢動,現在知道了,什麼數十萬禁軍,都他孃的給吃了空餉了!這幫黑心的混帳東西啊!遲早把大宋害了!河北軍備糜爛至此,我等迴天無力,只能上奏給官家,看看官家如何定奪吧!”
譚稹咬咬牙,說道:“我看,還是你我二人同上奏摺,勸官家不要北伐,至少暫時不要北伐,就地整頓河北軍備,待軍備稍微充足一點,再行北伐,否則,就這樣的情況,糧草都運不上來!我們還如何打仗?”
張英緊鎖眉頭,最後無奈地點頭:“目前只有這樣了,不過,譚兄,看著官家這些天的舉動,我想,這事兒十有**是成不了的,我們到頭來估計還是要硬著頭皮上去,此戰,我等怕是凶多吉少了,我倒無所謂,你是陛下身邊重要的人,掌管重要機密,到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