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他們出現了,燕雲之地的漢人官員就會主動歸附,然後順順利利地拿下燕雲之地,成就不世之功,然後關上國門,繼續過自己風花雪月的日子。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燕雲之地的漢人是否願意主動投降,一百年前的趙光義也是如此想過的,然後他被拖在了幽州城下,而死死擋住他的人恰恰就是漢人,一個異族國籍的漢人阻擋住了漢人的皇帝,並且挽救了遼國,這大概是趙光義一輩子最大的恥辱和最無法理解的事情,而時至如今,趙佶也一樣沒有理解,或許他們永遠也不會理解,因為直到如今,嶽翻也不理解。
但是眼前的大宋官員們一口一個王師,王師,他們總是拿出王師的大義名分來做事,想當然地認為王師出征一定勝利,可是他們從來不會去想,大宋軍隊真的是王師嗎?
而更讓嶽翻感到恐懼的是,徽宗皇帝不打算派遣西軍主力北伐,而是打算從前些時候嶽翻整編出來的十萬禁軍精銳裡面抽調精銳中的精銳,差不多八萬人,然後配合他親自掌握的京師禁軍十二萬,組成二十萬大軍北伐燕雲,趁著遼人被金人打的毫無招架之力之時,強奪燕雲,履行和金人的合約,並且關上國門。
西軍還在靈州城下和党項人鏖戰,暫時脫不開身,而徽宗皇帝自信心膨脹,認為沒有必要事事都依賴西軍,禁軍也是很能打的,不是嗎?
但是,這件事情也的確是在朝堂上引發了爭議,朝堂上不少反戰派大臣都認為和遼國之間的盟約是祖宗定下來的,延續了一百多年,雙方都遵守的還可以,為何大宋要主動背叛盟約?之前徽宗皇帝和女真人之間的來往都還比較隱秘,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此次徽宗皇帝準備出戰,這才公佈了之前的準備。
把女真人從一個小小的部落培養成一個國家,大宋出力很大,數年以來,透過渤海海峽和一個被賜名為趙良嗣的人,雙方互相往來,大宋把整個漢人的政治經濟體制完整的複製到了女真人的部落中,幫助他們建立國家,女真人得到了大宋的暗中撐腰,才漸漸成長起來,可以和遼軍主力抗衡,否則,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部落,如何和人口上千萬的大遼相抗衡?
嶽翻從張英的信件中得知了這個訊息,頓悟了,為什麼會有靖康之恥,為什麼女真人能以百萬人口打敗千萬人口的遼國和一億人口的宋!
可以說,今日的女真人,完全是大宋自己培養出來的,所以女真人臣服於大宋,說是盟約,其實就是徽宗皇帝和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認為時機已到,決定共同出兵,但是由於西軍在西北戰場鏖戰無法脫身,而朝堂上反對聲音不小,於是,他決定任命素來聽話且“久經戰陣”的樞密使張英為主帥,立下大功的大太監譚稹為監軍,統帥此二十萬大軍北伐燕雲,立下不世之功。
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宋庭中的反對之聲都沒有停止過,就連高麗國王都派人來對徽宗皇帝說,遼國是兄弟之邦,存之可以安邦,女真人虎狼之國,存之實為大患,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嶽翻不得不對這個高麗國王產生了敬佩之感,他看得很準。
嶽翻還記得,另一個時空裡的北伐之戰,西軍幾乎從上到下集體反對伐遼,甚至遼人發現宋軍兵臨燕雲之時還以為宋軍是來支援的,還派人來求援,結果到了宋軍軍營才發現宋軍是來夾擊的!不義之戰,這是作為北伐軍主力的西軍對於這場戰爭的評價,所以,他們消極避戰,加之連續作戰的疲勞和對童貫的不滿意,西軍一潰千里。
這個時空,北伐的主角換成了原先並不存在的張英和二十萬禁軍,戰鬥力遠遠不如西軍的禁軍和軍事能力遠遠不如童貫的張英,又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似乎是個人都能猜測出來,可是徽宗皇帝為何如此篤定?為何如此下定決心,力排眾議也要排兵出征?原因就在於,透過那個叫做趙良嗣的傢伙牽線搭橋,他早已經知道了女真人可以打敗遼人。
雖然這些年來女真人發展的勢頭太猛,猛到了徽宗皇帝自己也心有惴惴,於是,才和女真人約定,如果滅遼,宋承認女真為北朝,雙方由臣屬關係轉變為平等關係,具體做法就是把原來給遼人的五十萬歲幣轉交給女真人。
皇帝的權威很久都沒有被人重視過了,但是突然發生的戰況之下,皇帝的權威被人們久違的想起了,張英再次被派遣上戰場,而對此,張英並不感到害怕,也不覺得興奮,他很理智的很冷靜地對嶽翻說,他覺得自己這一次會回不來,但是這不要緊,他註定了是一個要在戰場上戰死的人,朝堂上的紛爭他不喜歡,雖然他是文人,但是他時常想起江南戰場上的點點滴滴,他想回到那個時候,而且,既然有機會,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