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2/4 頁)
過上一個舒服的年,而這批牛羊貢品好歹保全了皇室的顏面,趙桓終於有東西可以賞賜了,還是肉食,對於大宋臣子們來說明或許此時此刻,肉比錢更加有效。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伴隨著爆竹聲響和大家的歡慶之聲,靖康年成為了歷史的過去,弘治年緩緩而至。
趙桓變得十分平靜,安寧,比之當初的激進易怒,現在的趙桓似乎像一個悟透了人間大道理的哲學家,大禪師,或者說是得道高人,穿著龍袍,嶽翻卻感覺趙桓像是一個隨時要羽化而登仙的人,他很少處理政務了,他把大多數的權力都下放給了東西二府和御史臺,大多數政務都交給臣子們去處理。而他基本上不干預這些事情。
一開始,大家不太習慣。宰相趙鼎經常拿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或者是不那麼重要的政務去請趙桓做決策,每到這個時候。趙桓就仰頭看著宮殿的頂端,不做聲,趙鼎多次請求,趙桓就是置之不理,身邊的太監小聲提醒皇帝,趙桓才面帶不悅之色的說道:“軍國大事,事關國家生死存亡,卿等當與朕共議,州縣免稅、郎官任免等小事。何須一一煩朕?”
靖康二年以來,趙桓大權獨攬,什麼事情都要過問,養成了臣子們經常依賴皇帝的習慣,習慣了皇帝的最終決斷,而到現在,需要皇帝強力干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趙桓的身體和精力大不如前,靖康年的高強度工作極大的損害了趙桓的健康。趙桓已經漸漸的難以支撐這些工作。
加上趙桓預感自己活不了太久,皇太子還小,不能親政,此時不培養臣子獨立處理政務的意識。極有可能在新帝登基之後被皇族、外戚甚至是宦官攬權,那就糟糕了,趙桓不信任皇族。一點點都不信任,那些軟骨頭的混蛋要是掌了權。不把都城遷到杭州就算不錯了,更別說太上皇還在。自己可不一定能活的過趙佶。
外戚也不可信,宦官更不能信,放眼望去,除了和自己同心同德打拼事業的靖康中興諸臣,沒有人可以信任,趙鼎、嶽翻、岳飛、張叔夜等中興諸臣忠心耿耿,是可以託付的人選,所以此時需要培養他們的某些意識,到那個時候,足以對抗皇族和外戚,保證大宋和年幼皇帝的安全。
至於是否會培養出權臣威脅到皇位,趙桓也做了相對應的準備,分權,相互制衡,使得任何一名臣子都不能一家獨大,哪怕是他最信任倚為長城的嶽翻,他都不能賦予這種權力,東府負責政務,西府負責軍務,互不統屬,地位平等,宰相和樞密使地位平等,互不統屬,門下省重新從東府獨立出來,設門下侍郎為最高長官,負責稽核政令軍令。
對於趙鼎提出的一些瑣事,趙桓根本不管,吳用提出的一些州縣剿賊和訓練士兵的事情,趙桓也基本不搭理,讓他們自己去處理,草擬出意見,政務附上宰相和副相的簽名,軍務附上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的簽名,接著交給門下省稽核,門下省透過之後門下侍郎簽名,無論哪一份政令,如果沒有三人簽名,就不能付諸實施,一旦付諸實施,三人需要為其負責。
皇帝會得到政令的副件予以儲存,一旦出事,就可以拿著副件問責,這樣的事情出現好幾次之後,趙鼎和吳用就明白,皇帝要放權了,是真的了,他可以尊重臣子的決定,不做出干預,他們做出的決策,三人簽名副署之後,直接實施,沒有皇帝批紅這一環節。
趙鼎作出的關中旱災三州之地免稅的決策,皇帝沒有干預,順利付諸實施;吳用作出的荊州軍襄陽剿賊決策,皇帝也沒有干預,順利付諸實施,除了三日一朝問一些國家大事之外,皇帝似乎不再處理那些其餘的小事了。
趙桓還是會常常召見嶽翻,不怎麼談論政務軍務,卻喜歡說一些當初的舊事,初登帝位的惶恐,被俘被廢的絕望,被救出來的時候的激動,抵達應天之後的怒火,大宋最終戰勝女真的喜悅,收復燕雲的狂喜,消滅西夏的滿足,再到如今。
“這些日子,我總是覺得,我當皇帝的時候不長,滿打滿算也就五年,但是這五年,我似乎做了很多皇帝五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之前生怕自己死的太早,恥辱還沒有洗雪乾淨,沒有臉面去見列祖列宗,而現在覺得,已經沒什麼了。”趙桓面帶微笑,好像在說什麼很平常的事情。
嶽翻卻聽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意思,連忙道:“陛下春秋正盛,正是帶領大宋繼續開創盛世之時。”
趙桓笑了笑,擺擺手:“打敗了女真,一雪前恥,收復了燕雲,完成祖宗的遺願,滅掉西賊,結束一百四十七年之紛爭,一百多年沒有解決的事情,到如今,解決掉了,鵬展,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是我需要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