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部分(第3/4 頁)
,說老實話,莊睿都已經不缺了,身家億萬,在數個領域都是專家大師級別的人物,這敦煌研究的成果對於別人而言可能極為重要,但是莊睿還真的沒怎麼放在眼裡。
“你……你小子怎麼就不聽勸啊,莊睿,你知不知道,只要你參與進來,到時候你的正研究員級別還有博士論文,都會很容易透過的,我說,你小子怎麼鑽牛角尖啊……”
孟教授看著軟硬不吃的莊睿,頗為頭疼,作為莊睿的導師,他是真心為莊睿著想的,而且這次的發現,的確是在莊睿的領導下做出的成績,莊睿應該享受勝利後的果實的。
這次敦煌文獻的問世,可以說是自明十三陵發掘以來,意義最為深遠,影響力最大的一次國家級考古,只要莊睿能參與進來並且主持一個研究課題,那麼即使自己退下去了,莊睿也將成為國內科考界一位不可忽視的青年專家。
孟教授雖然是桃李滿天下,但是那些學生還沒有達到自己事業的巔峰,在國內考古界的話語權與地位,和自己相比還差了很遠,所以孟教授很期望在自個兒退休之前,能培養出一個接班人來。
數遍自己的那些學生,孟教授發現還就是最年輕的莊睿最為合適。
從莊睿前幾年在國外發現海盜島,揭開一段歷史塵封之謎,其後在國內發現劉秀墓,使得國內科考界填補了一段東漢歷史上的空白。
而後莊睿在讀研的時候,主攻水下考古,先是成功首次在深海打撈出宋代古沉船,後來更是在打撈“阿波丸號”的時候立下大功,讓失蹤大半個世紀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問世。
這幾次考古發掘,影響都比較深遠,所造成的轟動也很大,其實按道理說,莊睿的這幾次考古發現,隨便拿出來一項都能奠定他在考古學界的位置,不過那會莊睿實在太年輕,雖然屢有建樹,但是理論方面的知識還跟不上。
加上莊睿本人又比較低調,很少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在相關場合露面的機會也很少,所以莊睿在考古界的名聲並不是非常響亮。
但是這一次敦煌文獻的出世,卻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一來這是莊睿領導的考古隊發現的,本身就佔有優勢和說服力,二來這些文獻資料最容易出成果,只要莊睿認準一個研究方向,是很容易出成績的。
如此一來,莊睿理論知識不足這一缺點,也將會被彌補,從而一躍成為國內頂級的考古專家,這也是孟教授對莊睿最大的期望。
只是孟教授萬萬沒想到的是,莊睿放著這唾手可得的成就不要,偏偏還要去尋找那虛無縹緲的元代墓葬,這不是丟了芝麻撿西瓜嘛?
孟教授深呼吸了一口氣,放緩了聲音說道:“莊睿,有元以來,雖然也發現了一些元代的墓葬,但那都是在元朝為官的漢人墓而蒙古族的皇帝以及貴胄的陵墓無一得見,千百年來也有不少人探尋,卻是沒有任何發現,我說,你是不是再考慮一下?”
雖然莊睿是自己的學生,但是孟教授知道他涉獵甚廣,在很多領域內甚至比自己的成就都大,所以還真不敢像對待那些初入學的學生一般,硬行讓莊睿聽從自己的話。
“呵呵,老師,事情總要有人做的,元代一共歷時九十七年,出了11個皇帝,我就不信他們全部都天葬了不成?”
莊睿仍然堅信自己的觀點,等去到那片大草原之後,一定會有所發現的。
雖然古代也有水葬天葬以及火葬等墓葬形式,但是莊睿相信,以元代強大的軍事實力,絕對不允許其帝王死後安葬的那麼寒酸,一定會將其進行土葬並且配以豐富的殉葬品的。
“天葬自然是不可能的,不過以蒙古族的墓葬方式,這千百年都過去了,你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任何一處帝王陵墓的……”
孟教授搖了搖頭,他曾經也有一段時間,深入研究過元代墓葬形式,從史料僅存的隻言片語中總結出一點,那就是蒙古族的墓葬極深,往往都在地下數十米甚至百米以下。
可想而知,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上,又歷經了千百年的歲月侵蝕,誰能有本事從如此深的地下找到墓葬,那還真是神仙了。
所以孟教授不得不放棄了對元代墓葬的研究,因為不管他怎麼研究,這沒有實物參照,是根本研究不出什麼成果來的。
是以現在見到莊睿想走自己以前走過的彎路,孟教授才會如此苦口婆心的勸解他的。
“老師,我仍然堅持自己的選擇,我相信,如果能找出元代皇帝的陵墓,那麼也將會填補我國元代皇陵考古的這項空白,我想……那要比研究敦煌文獻價值更大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