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分認真地、生動形象地解答,他十分嚴格,不放過我一點點小錯誤。有一次,我把‘乙烯’和‘乙炔’弄混了,爸狠狠地批了我一頓,‘這都弄錯,還怎麼學化學啊。’爸常說,不罵是記不住錯誤的。我媽也是位教師,每當我學習有所下降時,是媽媽第一個發覺並指出。她總是急匆匆地與我溝通,並指引我步入正軌。初二有段時間我把心思放在打球上,每天放學到家總是很晚,到家就累得要睡覺,媽媽發現不對,就找我交談,使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幫我改正。”
3�自理與自立能力的培養
在教育過程中越是以子女作為教育主體,給子女充分的尊重,就越有利於子女自理和自立能力的發展。以下是兩種民主型家庭的教育方式。學生4的父親是上海一所中學的德育主任,他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教育自己的孩子結合在一起,對孩子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的父母“總是把我當成一個大人一樣與我平等地交流,家中的氣氛沒有冷戰的緊張,而是充滿了民主與寬鬆。記得很小的時候犯了錯誤,父母從未用過什麼體罰措施,他們總是很耐心地和我擺事實,講道理,坦誠地教導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最嚴重的也就是父親會彈我的手心,不過顯然也算不上什麼體罰。再大點兒,到我上小學時,連彈手心這樣的‘重罰’也消失了。而自打上了中學後,往往家裡許多重大決定中都有了我的建議。而且一旦我有了什麼想法,比如和同學去看電影上網聊天等,只要立場沒有錯誤,爸媽都會給我充分的自由讓我自己去做。甚至有時還會向我提出更合理的建議來完善我的想法。諸如哪部電影值得一看,哪個網站上有關於科普的介紹等等,完全沒有社會上盛行已久的‘家長作風’。”因此,生活在這樣一個民主、平等的家中,這名學生自然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學生1則說:“我爸我媽向來尊重我的決定,只要對我成長有益,他們都不干涉。”她在作文中提及中考填志願時的情形,那段時期,父母天天晚上出去散步,“說什麼放鬆身心,其實他們早累得不行了,只不過是揹著我討論填報策略罷了。可到頭來,他們還是那句話,‘四大名校隨你選,我們不管。’中考三天,他們除了給我準備飯菜,依然照常上班,既不送考,也不給我什麼鼓勵和安慰,似乎中考簡單得如同平時小測驗一樣。”學生1的父母刻意在子女面前掩飾自己的擔心,就是希望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學生在作文中提到的都是他們從家庭中繼承到的文化資本。生活在一個充滿文化資本的場域中,他們能夠很早就接觸文化資本的各種形式,布迪厄提示到:首先,被內化的文化資本的傳承與後代的文化能力有關,其次,家庭在傳遞具體化形態的文化資本時,或者起到肯定性的積極作用(節省時間,提前開始),或者則是起負面作用(浪費時間,以後花雙倍的時間改正)。張意:《文化與區分》,轉引自文化研究網,//�culstudies�。中產階層家庭顯然有利於子女對於文化資本的獲得。在家庭薰陶中獲得的不平等文化資本在學校教育中受到制度化保護,學校將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一視同仁,從而預設了家庭傳承的不平等文化資本的合法性。在這樣一個重點班裡,大部分學生來自中產階層家庭,印證了文化再生產的觀點。
由於文化資本需要被確認其合法性,因此有必要談一談中國的高考制度,這是當今中國確認文化資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一篇報道最近南京高考情況的文章丁茆:《南京高考年年全省倒數? 高考刺痛南京》,《中國青年報》2004年7月23日。指出,雖然擁有全省最雄厚師資力量和文化資源,但南京 2004年本科上線率為18%,遠遠低於江蘇2004年本科錄取35%左右的全省平均比例,在近10年來取得最好的高考成績是全省第九(江蘇以前有11個省轄市,後來增為13個省轄市)。辦學歷史悠久,全國聞名的南京四大名牌高中本科的升學率也比一些縣中差很多。這意味著,即使那些具有豐厚文化資本的高中優秀學生,也很有可能面臨高考的淘汰。另一方面,這些遭到高考淘汰的學生中卻可能擁有許多高校歡迎的素質。高校的專家和老師指出,南京學生學習、研究有後勁,他們的素質全面、眼界開闊、知識面較廣。東南大學早年曾經實行過轟動教育界的教學改革,將大學新生從入校時候起,制訂若干考核標準,這些標準多數是分數之外的,按A、B、C類進行滾動競爭,輔之以豐厚的獎學金予以獎勵。幾年下來,從C類升至B類,乃至A類的多為來自城裡的高考分數不高的同學,而從A類、B類降至C類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