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大的MBA課程,“以前我是做業務的……不是很好,就想自己進修一下。在讀書之前你是這個高度,讀書之後你又是一個高度,在企業中你就可能站得比較高,對管理的認識會比較深,而且知道去哪裡找相關的資料。這學習我認為很重要,沒有讀MBA之前不知道去哪裡找資料。”他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並不是要在專業上做出什麼樣的科研成績,只是為了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提高自己,更加自如地把握、處理相關事務。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競爭壓力下的中產文化生活特徵(2)
儘管人們進行專業閱讀的出發點不同,但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從而使他們對自身的知識儲備有著與眾不同的緊迫感卻是一致的,故而他們要保證足夠的時間來使自己儘可能全面地掌握本專業及相關領域內的最新研究成果;與此同時,對這些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又給他們以一種成就與自豪感,反過來又進一步確立了他們對自身地位與聲望的期許。
資訊獲取型
或稱知識博覽型。這一特徵比專業研修型具有更為寬泛的適應性。新中產階層,正如阿爾文·古爾德納所言,是“以其專業知識來獲取自身的利益和權力,並控制自己的工作狀況”,古爾德納,同前引書,第7頁。對於生活在各個行業的白領從業者們來說,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已成為立身之本。一方面,他們要保證對相關專業領域最新發展的把握,同時還要及時瞭解國內外時事要聞與財經訊息,因為這可能與他們的工作前景密切相關,同時也會與個人的財富積累有緊密聯絡;另一方面,中產階層又是一個十分重視交往的群體,如何在日常交往中引起話題,如何就大家關心的事情進行溝通,如何展現自己豐富的知識與獨到的見解,都是中產群體自我形象塑造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不管他們從事的是什麼樣的職業,對資訊或知識的獲取都是新中產階層日常閱讀的又一大共性。
在銀行研究部門工作的S2說:“天天上網,天天就掛在上面。財經類的、時事類的都比較喜歡看。我們對這些比較關心。因為金融方面的變化比較大,它時刻有新東西。像今年,匯率問題,比較敏感,美國包括日本也在向我們施壓,那你就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匯率一旦變化,我們的市場就會受到影響,你要趕快想個對策。現在果然有影響,老百姓紛紛把美元提走,把它換成人民幣,所以我們銀行的外匯存款大量縮水。”在大型國企做中層管理的B15說平時連看書看雜誌的時間都沒有,“整天一大堆的專業材料看還看不過來呢”,為了買車,“找了些汽車方面的雜誌,看看哪種車比較好,效能啊、價格啊什麼的。”車一買回來,那些雜誌“就全都扔了”。為了事業的更大發展而從安徽來到上海的S8同樣具有更強的目的性:“自己訂了《民主和法制》、《新民晚報》。有時候看招聘資訊,企業招法律顧問時可以順便把自己的檔案投給他。隨便看,像現在炒房子,看看房子。這是很好的投資。我已經幫別人賺到錢了,自己沒賺到錢。”自己開公司的N3說,自己看報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獲取資訊,“像我們做生意的,看報紙比較感興趣的可能是別人不太在意的資訊類的東西,什麼房屋招租啊,車輛買賣啦,可能會關心建設的動態啊,有關政策的東西啊,或者相關的房地產動態啊,一些討論啊也會看一看,中午休息麼也會看一些其他類的東西,小說連載也會看一看。”主任醫生S9說自己平時在專業書之外,翻閱的報刊有《新民晚報》、《參考訊息》、《報刊文摘》、《文匯報》,“主要看些國際形勢內容,臺灣問題、中美關係問題……還上些主要的網站,英文的、中文的、臺灣的,全上;雅虎,還有就是新浪網,有些國際時事、軍事、財經頻道”,因為他也在炒股,所以對這些訊息都很關心。不難看出,中產階層最普遍關心的是國內外時事,特別是政治、經濟發展動態。他們對經濟、股市、大事的關注是因為這些是國家宏觀走勢的晴雨表,從中可以探知國家的金融政策與經濟政策,這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此種閱讀體現出人們在資訊獲取時明確的目的性與強烈的功利性。競爭的激烈加劇了人們的工作壓力,要使自己不被時代淘汰,不斷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白領工作者們必須保證及時瞭解身邊、瞭解世界上所發生的事,這樣既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資訊,也可以為及時更新個人的知識結構做準備。
現代社會分工的細化,導致一個人要想在本專業領域內保持領先,必須付出相當的時間與精力,其直接後果是:人們無暇顧及對其他領域知識的掌握;而知識本身是無所謂界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