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正說歷代非常女性全集 > 第5部分

第5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獲得槍神祝福的我,竟變成了女生全點悟性?當然要學遍天下武學火影:系統認錯主角後我覺醒了!傾盡天下攜手山河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歐希樂斯的日記病弱萬人嫌乖茶,頂級大佬離綜寵穿梭電影世界開局抽取燕雙鷹相思封鎖情原神之開局魔刀千刃全民木筏求生,我娶妻就能變強全息網遊:擁有神器後我職業全能NBA:老子天下第一歡迎來到星火樂園餓殍:鏡花水月咒回土著被綜漫男神們包圍礪刃!普通人2025年改運風水網遊:治療與守護鄉愛永強媽重生,坤爹我不伺候了

代到民國共收錄各類歷史人物5800餘人中,女性41人,佔%。在這些歷史女性中,皇后、妃子、公主18人,詩人、畫家、書法家7人,紡織家及民女4人,歌舞妓1人,婦女領袖11人。可見,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裡,能夠“露臉”的女人顯得相當稀少,在這稀少的女性中,呂雉不僅記載史冊中,還以帝王的身份記錄在正史裡,足見她非同尋常的顯赫。

司馬遷把呂雉列入專為帝王而設的“本紀”中。東漢班固修撰的《漢書》把司馬遷在《史記》中列入本紀的項羽,改為列傳,卻把呂雉單獨列入本紀,為呂雉撰《高後紀》。把古代女性單獨列記,只有後來史家撰新舊兩《唐書》的時候,武則天才被單獨列入紀,除此以外,歷代皇后都沒有這樣的待遇。武則天是世人公認的女皇帝,呂雉位於她前,列為史冊的本紀,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呂雉和武則天一樣,都是權力中的女性。

對於這位進入權力中心的非常女性呂雉,歷史上評價褒貶不一,司馬遷稱讚呂雉“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也有人說呂雉是“暴虐的女傑”;更有人憤恨地說“呂雉篡權,擾亂宮闈”。

在男權主義者看來,這個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掌握權力的應該是男人,女性一旦掌握權力就會走向毀滅。在傳統女性看來,權力似乎是男性社會專有的,是男人壟斷的社會公器,女人們應該把權力拱手讓給男人們。

某些心理學家還在男女的生理上找理由:男人的性器官在體外,因而男人注視外部空間;女人的性器官在體內,因而女人注視內部空間。“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是身體決定,用這種邏輯來說明權力與女人無關,直至今日,“讓女人回家”,“權力讓女人走開”的話依然存在。

古代中國,女人只有“三從四德”的份兒,呂雉卻做常人所不能做,謀常人所不能謀,忍常人所不能忍,心狠手辣,廢帝稱制,誅殺異姓諸侯王,殺劉姓皇子,製造人彘,特別是後者,讓呂雉成為後世“狠毒”的代名詞。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專政的女性,呂雉能一步步走到君臨天下的地位,不僅僅是她才華或運氣的簡單組合,更是她作為女性得心應手的權術運用,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實施權力的女性,她成了後世女性武則天和慈禧的榜樣,更打破了莎士比亞那句“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的名言。

女愛“老子”:竇猗房(1)

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

她是呂雉的宮女,卻又被送給了代王;她幸運地當上了母儀天下的皇后,卻又在中年患病失明;她的丈夫和兒子開創了漢朝中興的“文景之治”,孫子是千古一帝的漢武帝,自己貴為三代王后,卻喜歡低調的黃老之術;在她的整個歷史上似乎一直沒有敵人,後世人對她也沒有一句惡評,這到底是那一位賢德的皇后呢?

孤女入宮

有人說呂雉苦心經營的戰果都是讓竇猗房來享受的,這一種說法並不為過。竇猗房的確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漢朝的第一個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一身的著名人物。入宮前的竇猗房,不僅是出身於平民,而且早早就喪父失母,無任何依靠,這種窮苦的日子與日後萬人擁戴的國母有著天壤之別。

秦末漢初兵荒馬亂,狼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竇猗房父親為了果腹到觀津城外的深潭邊釣魚,結果滑入深潭淹死。不久,一直處於困苦中的竇猗房母親也棄世而去,留下小竇猗房和一個哥哥及弟弟。

竇猗房哥哥叫竇建國,字長君;弟弟叫竇廣國,字少君,喪父失母后三人孤苦伶仃,相依為命,艱難度日,生活十分悲慘,幾乎不能自存。

一年初秋,家裡的糧食全部吃光了,小竇猗房一看沒有米下鍋了,突然“哇哇”大哭起來。大哥竇建國跑出家門,把地裡剛剛長到手指大小的紅薯挖回來吃。小竇猗房一看,也跑到地裡,把哥哥剛才拔出的紅薯秧撿回家。紅薯當乾糧,秧子當菜,三個人吃著吃著,同時大笑起來。幾天的工夫,他們就把地裡的紅薯吃得精光。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俘六國美女入後宮後,漢朝就開始在民間大選良家少女入宮,或為宮女,或為皇后皇妃。漢高祖劉邦為興隆後宮,派人四處徵選美女進宮,很多窮人家的父母也紛紛把自己的女兒獻出來,以圖沾皇氣,走上榮華富貴之路。

當朝廷選官來到觀津時,小竇猗房便去應選,挑選官看小竇猗房雖然面黃肌瘦,但是透露著天資聰明的貴人之相,把她選中,帶回漢宮。皇宮是世上最富貴的天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嫡妃重生世界第一偵探事務所穿越之帶著空間養夫郎害羞蜜糖糾正之界寒梅舞春風
返回頂部